English

“创城”三题

2006-06-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我有话说

初夏时节,记者在山东城乡采访,很为山东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而振奋。去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首批受表彰的9个文明城市中,山东就有两个:青岛、烟台;济南、东营、威海亦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在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评选中,山东获奖单位和个人总数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也名

列前茅。

山东的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抓“创城”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开展“创城”活动,推进全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创城”须建“三文明”

文明城市是一个崇高的荣誉称号。这个称号,涵盖了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建设的总体水平。

山东将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定位。进入新时期,山东省委提出建设“文明山东”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规定,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文明山东”建设要求,把建设“文明市”、“文明县”列为任期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

“创城”须建“三文明”,既精神、物质、政治三个方面,而这已成为山东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他们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动力。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全省各地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助推器”:在聊城,把创建文明城市的着力点放在城市品位的提高上,依托水城风貌,做活“水”文章,短短几年间城市竞争力令人刮目相看;在淄博,将打造文化大市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发展异军突起,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去年突破50亿元;威海市大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启动了“蓝天”、“青山”、“净土”行动,人均绿地、空气质量、污水处理全部超过了国家A类标准。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令齐鲁大地发生巨变,展现出三个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和谐发展的新形象。

“创城”重在创特色

以创新精神“创城”――这是山东创建文明城市的新理念。新理念催生新事物,全省各市各展其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文明城市之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青岛在市级机关1000多名处长中开展评选“百名优秀处长”活动,评的是处长、考的是局长、比的是市分管领导,反映的是部门工作状况,促进的是全市整体工作。活动开展以来,机关办事效率、创新能力、竞争意识等有了明显转变和提高,特别是行政执法发生显著变化。2005年行政复议败诉率由18%降低到8%。

威海市创建文明城市的一大特色,则是在全市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威海市成立了由分管书记任组长、18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了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标准,在依法用工、职工权益有保障、民主管理制度健全等8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创建活动促进了社会和谐,企业发展。去年全市劳动争议数额同比下降79%,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下降86%。

城市不仅有城区,还有市郊农村。创建文明城市,农村是难点。烟台市创建文明城市的鲜明特色,就是狠抓“两建一促”:创建党建工作规范村和村容村貌整洁村,促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共落实包帮部门3000多个,与1046个帮扶村结成对子。

丰富多彩的“创城”活动,提升了文明山东建设水平。特色出品牌,如今山东各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形成了一系列文明建设品牌:突出绿色、安全、温馨和文化品位,打造了一批文明社区品牌;突出规范管理、诚实守信、热情服务,打造了一批文明行业品牌;突出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建设“文明”、“文明村”,打造一批联片文明品牌。

“创城”贵合民众心

山东省《关于“文明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要通过文明山东建设,使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使山东成为投资创业的沃土、享受生活的乐园。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顺应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受益和满意。

“‘创城’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抓起――办什么实事要由市民提出,办实事过程要让市民监督,办实事结果要让市民评议。”这是济南市提出的“创城”口号。他们的实际行动是:连续两年“创城”,每年都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10大行动、100件实事,件件都是老百姓反映最为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济南市有985条背街小巷,群众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市里投资近2亿元进行综合整治,不仅道路全部硬化畅通,还实施配套建设。昔日小巷,如今灯亮、水通、树绿、街洁,百万市民打心底里高兴。像济南一样,其他一些城市,也将文明城市的创建,办成实在的民心工程。据了解,群众对创城的满意率在90%以上。

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山东各地不仅注重解决群众的眼前难题,更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在东营,市委、市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上,明确提出“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三免五通五保五求助”,全市城乡群众在文明创建中得到最大的实惠。

创建文明城市,就是群众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当每一位社会成员成为文明的受益者,那就必然会成为文明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在泰安,广大村民自己建立了道德评议会,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体化,把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评议内容,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那些法律管不到、行政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目前这个市已有三分之二的村庄建立了道德评议会。

像泰安一样,淄博的“温馨社区”,烟台的“爱心捐助”,潍坊的生态市建设,德州的“三城联创”……这些来自群众的精神文明实践,使得山东的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群众自己的事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