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田间地头写辉煌

2006-06-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青铜峡市邵刚镇邵西村温棚里的葡萄有蚕豆大了,6月下旬就可以高价上市了;农民小孔家的吊瓜刚刚卖了不少钱,新结的瓜又有碗口大了;平罗县的地膜马铃薯已开花了,只需20多天就能变成钱了,因巧打时间差而走俏南北方各地市场……这些过去让当地农民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变成很平常的事了。

最近,记者在平罗县姚伏

镇奶牛养殖场、平罗县三农科技服务公司、青铜峡市邵西示范基地等地都见到了一些忙前忙后的“特殊人物”:他们面孔黝黑、皮肤粗糙,看上去与农民没什么两样,但他们又有点文质彬彬,且谈吐不俗;他们虽然相貌平常,却神通广大、能力超群。如今,他们与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创造出许多生产奇迹。

他们是些什么人?胸前闪闪发光的小牌,亮明了他们的身份:科技特派员。胸牌上面,不仅有他们的姓名、照片、编号,还有监督电话呢。

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在宁夏有1000多人。在他们中间,不乏身怀绝技者:有“泥腿子大亨”郭跃军,有“土豆大王”王怀东,有“创业能手”杨进举,有“科技致富带头人”牛永江,有因带领全村养猪致富而被选为村支书的“养猪大王”舒生明,有发明了四项农业技术的张自武,有为西瓜秧注射牛奶、喷洒叶面甜果精而使西瓜增甜的韩清林……他们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农村,献给了渴求知识技术的农民。他们在田间地头找到了用武之地,书写出壮丽的篇章。当然,他们自己也从中获益多多。

宁夏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始于2002年9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党委、政府均有领导挂帅。现在,它已成为宁夏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它“立足科技项目,突出科技创业,实施体制创新,注重金融推动,坚持市场导向,实现三线推进”,让政府、农民、科技特派员三满意,被称为“宁夏模式”。

现在,这些科技特派员实施了441个创业项目,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281个,形成经济组织189个。去年,科技特派员创业直接服务的园区和基地的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460元,同比增幅达到15%,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其他农民。

科技特派员,成为一个令人羡慕、尊敬的称呼。当一名科技特派员,成为许多科技人员的愿望。有的地方除了接收上面来的特派员,还发展了自己的特派员。青铜峡市邵刚镇现有65名科技特派员,是宁夏科技特派员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每村最少一人最多九人,但其中只有13人是市上“特派”来的,其余全是本镇自聘的。

宁夏对科技特派员实行了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前两年,人数发展很快,一度发展到1000多人。经过考核、筛选,降到700多人。现在,又发展到了1000多人,但这1000多人已非原来的1000多人可比,素质大大提高了。

今年头几个月,青铜峡市就有46人提出申请,希望成为科技特派员。同时,这个宁夏农业第一大县在考核的基础上,正考虑取消25名表现平平的科技人员的科技特派员资格。

科技特派员的能力、业绩、贡献、收入都令人羡慕。前来采访的两位记者半开玩笑地说:“我真想辞了工作到这里来,和他们一起创业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