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闽北农村祠堂庙堂改学堂拂荡新风

2006-06-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耿建扩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耿建扩)峡阳镇的群众在应氏祠堂认认真真地进行道德评议,南山镇的老人们在吉昌堂有滋有味地观赏着越剧,西芹镇的青年农民在玉封庙聚精会神地聆听蔬菜种植技术讲座……穿行在福

建省北部南平市延平区的“百里文明带”,记者看到,由乡村祠堂、庙堂和破旧礼堂改造成的农村文化中心群星璀璨,形成一道魅力四射的文化景观。

南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育进介绍说,近年来,延平区着力破解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阵地匮乏、投入缺乏、活动贫乏等矛盾和问题,采取公建民助、民办公助、大户捐建、文明单位与农村结对共建、下派干部所在单位出资帮建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对全区121个行政村的“三堂”进行改造,每个村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就成功地将“三堂”转化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文化活动中心。使昔日香火缭绕的庙堂,敬奉祖宗的祠堂,堆放杂物的礼堂转变为传播科技文化的学堂,播撒文明美德的殿堂,开展文体活动的会堂。

延平素有“理学名邦、东南邹鲁”的美誉,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当地,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宗族祠堂遍布乡村。延平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通过宣传引导,发动民间力量自觉自愿改造祠堂,对不热心、不乐意且条件不成熟的不予勉强。在网点布局上,重点选择人气旺、空间大、有发展余地、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的村镇。他们在改造后的“三堂”内开辟了阅览室、电视室、棋牌室等场所,添置了健身器材。人们每天来这里读书看报、下棋打牌、强身健体、聊天休闲。炉下镇斜溪村群众还在“三堂”内自编自演反映时代新风的民谣、京剧和闽剧节目,用群众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峡阳镇的应氏祠堂每年组织年满16岁的青年举行成年宣誓仪式,开展以缅怀先贤、爱乡爱国、遵纪守法、奉献社会为主题的成人教育活动。南山镇吉昌堂则添置图书400多册,定期举办农村实用技术讲座。一座座古祠庙拂荡起现代文明的新风。

延平区充分发挥“三堂”在道德教化中的独特作用,设立了功德榜、能人榜、成才榜、为民榜等,在典型榜样的激励下,农民群众崇尚先进,见贤思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条条书写在道德柱、道德墙、道德亭、道德回廊上的道德古训和箴言,无不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

为实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可持续发展,在管理模式上,延平区充分发挥老人协会、民间团体管理文化场所的优势,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跳出了以往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第一年轰轰烈烈,第二年四分五裂,第三年自生自灭”的怪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