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责任与爱激发的共鸣

2006-06-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罗骥 我有话说

似乎是不好意思地站在台上。并没有走上事先规定大家要站的那个位置,那个聚光灯照射的地方,可以高高地俯看下面所有的人。

他清楚自己的位置。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他,不管别人现在怎么看他。

6月5日,在清华园大礼堂,由中宣部、教育部、河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洪战辉事迹报告团开始了在北京高校的巡回

演讲。

出现在大学生眼前的洪战辉,还是那样质朴、谦虚。“其实,我和大家一样,普通而平凡,我只是不敢放弃责任,坚持了自己的方向,做了自己想做也应该做的事。其实大家并不是为我所感动,而是每个人心存的善良让你自己产生了感动。”他真心地对清华大学每一位大学生说。

曾经的荣誉不会使他停止前进的脚步。“我知道,自己身材还不够高,知识不够好。但我会用知识、用努力将自己垫高,总有一天会理直气壮地站在讲台上!”

台下,是更加热烈的掌声。

感动的是奋斗

在北京化工大学、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交通大学、在首都师范大学,洪战辉的邻居、老师、同学、采访他的记者满怀深情地讲起他走过的艰难岁月。

十多岁的年龄却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的坚强、自立是一般人不曾有过的。

照顾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妹妹,并把她从小养大。他的爱心、无私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家庭困顿,却不曾接受别人的捐助。他的决心、毅力让人自叹弗如。

用版税设立教育救助资金,资助遭受困境的学生。他的宽厚、仁爱让人钦佩不已。

放弃企业、高校的邀约,坚持自己的人生方向。他的笃定、清醒让人刮目相看。

五天时间,五场演讲,报告团成员的每一次演讲都在学子们心中翻起一层层涟漪。每个人的心中珍藏着那些感动,被激发出来。

面对掌声、鲜花,洪战辉很理智。在每一次与同学面对面的时候,他总会说:“苦难并不是博取同情的资本。感动并不需要泛滥,行动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这也是大学生感触最深的。“其实,我们都知道责任、爱,但我们却不是都能做得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大四学生张瑾说。这位80后的大学生今年就要毕业,他思考起责任的分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而言,这意味着什么?“真的如此,别人真正欣赏的不是你的苦难,而是你的奋斗。男儿当自强!”他在为自己鼓劲儿。

行动最关键

“我每天都在努力,都在行动。我相信,明天会比今天好!后天肯定比明天好!”每到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他都会和大家一起共勉。

经历无数挫折、磨难之后的洪站辉更加明白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他的成长历程也正在影响着大学生。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洪战辉那样的经历,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对于我来说,作为学生,就应该成绩优秀;作为女儿,就应该孝敬父母;作为朋友,就应该帮助别人,这就是我的责任。”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05级英语系的魏同学告诉记者,“言胜于行,从身边做起,这就是我从洪战辉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一位同学说:“听完洪战辉的报告,给我最多的是自省。现在,我的心中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词:行动力。的确如此,一个人的一生究竟留下了什么?我想,留下的是他的行动和他的精神。一个人实际上怎么样,不是光靠嘴上说的多么冠冕堂皇就行了,而是要看他究竟做了什么。只有一心向上,并最终将想法付诸于行动才是最重要的。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像洪战辉一样昂首挺胸,坚持不懈,因为他已经走过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去创造另一个奇迹呢!”

一场场报告,大学生们感受到了与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稍有不同感觉:是真实,是亲切,是感动,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那份爱与责任与奋斗与行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