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6-06-1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从学科意识到问题意识

理论创新已成为当代学者的共识,从科学哲学的立场来看,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研究范式的转换,而这首先需要对当下的问题意识进行自觉的反思与重构。基于此,《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刊发了一组学者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意

识为中心,在当代时空维度上展开,其中既有中国哲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也有域外的经验与教训;既有对当下研究状况的总体扫描,又有对今后理论创新的个性化研究,以期开展一次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探险,从而推动世纪之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理论创新。

真理的社会生活本性

贺来在《江海学刊》2006年第3期撰文认为,人们常从知识论的角度理解真理问题,而遗忘了真理极为重要的社会生活本性。从哲学史上看,真理问题一开始就是与社会生活内在关联在一起的,它源于哲学家们对于“社会生活统一性”根据的寻求,但由于传统哲学所坚持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使得它的这种寻求不仅不能为“社会生活的统一性”提供充分的根据,反而导致了社会生活的抽象化与虚无化。作者认为,只有破除传统形而上学“发现论真理观”,真理才能真正回归其社会生活本性,并为“社会生活的统一性”提供真实的基础。

“代际伦理”的现代考察

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引起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表现在代际伦理中,如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空巢家庭中单向度的亲子关系,以及传统孝道在当代的阐述与发扬问题等,都体现出现代家庭中旧伦理关系的式微与新伦理关系的生长。代际伦理不单单是家庭关系中几代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推而广之,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维度来看,代际伦理实际上体现了当代人对逝去的人和未来的人的一种单向度的义务关系。为此,《中州学刊》2006年第3期发表了一组笔谈,分别以“代际伦理的两个维度”、“‘父’与‘子’:现代社会之中代际伦理的考察”、“从‘空巢家庭’看单向度的家庭代际伦理关系”、“传统‘孝道’在当代家庭代际伦理中的意义”为题,探讨了代际伦理的有关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