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诚信,从考试开始

2006-06-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黄卓 我有话说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题中之义。作为学生,最基本的品行与习惯,首先体现在如何对待学习和考试上,那么考场就成为了检验一个学生是否诚实的重要场所。

然而,“考试作弊”的现象却在各个学校频频发生

。为此,许多学校大伤脑筋,采取各种办法进行诚信教育而收效甚微。以至于有人断言“此项教育难以取得实效”。

学校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诚信成为学生一生笃信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近日,记者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找到了答案。

考场文化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考试前夕,记者来到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教学楼里,同学们正在有条不紊的布置考场。走进一个个教室,黑板上各式各样的“考场格言”格外引人注目:“成绩检验过去,诚信铸就未来。”、“一撇的诚信和一捺的责任构成了人格。”、“诚是人格的试金石,信是人生的敲门砖”……

据校长彭玮介绍,这些考场格言都是学生们自己独立创作的。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前夕,校园文化创作就成为一个热潮。“学校认为以黑板为载体的考场标语、格言的创作,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式,体现了学生的共同价值取向,有利于营造最佳的教育氛围,便定名为‘考场文化’。”彭玮说。格言的创作最初是由班里的一两名学生干部来完成,但随着考场文化的深入人心,学生们投入创作的热情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了“人人参与”的创作热潮。

这些考场格言构成了考场文化的第一个组成部分。以此为核心,考场文化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考前的班级名言征集筛选、考后的考场文化评比、学生座谈、考场文化格言汇编等等,几乎可以称之为一个“系列”甚至一个“体系”了。考场文化格言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有写对联、写短诗的,还有画漫画的,甚至有使用象征标记的。位置也从单一的前面黑板转移到后黑板、小提示板、电脑投影屏幕,甚至是教室门外和教学楼走廊里。考场文化在这里变得那样自然而然,而又那样生机勃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采访中,记者问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在意考场格言的创作?是因为评比吗?他们的回答出人意料,孩子们说他们在意的是考试过程中抬头看到的是什么。他们希望看到一句令人振奋、给人力量、富于启迪的警句。

“当实在想不出答案,产生作弊心理的时候,抬头看到黑板上的格言,于是给自己暗暗鼓劲:加油!力量在心中!”高二年级⑷班的学生刘璐说。

也许,这就是一种文化的魅力,它让我们相信,诚信依然还在,诚信可以教育。

免监考场让诚信在每个学生身上生根开花

“为了严肃考场纪律,杜绝作弊现象,学校曾经尝试过各种方法。比如:增加监考老师人数、减少考场人数、加大座位之间的距离,甚至将学生按成绩分层分考场。虽然形成了严谨的考风,但学生对学校的严格管理也有微词,比如把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简称为‘较劲(教进)学校’,还起了个‘国际监狱’的外号。”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莫树文告诉记者。

针对学生这样的反映,学校认为,这种严谨的考风是出自严格的管理,而不是学生内心的认同。这与学校“人文情怀,人本理念,塑造师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经过全体老师的多次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只有相信学生,依靠教育,才是以人为本,才能塑造健全人格。严谨考风的关键不在强制性的管理,教育才是根本手段。

这样,学校就迎来了第一次原班原位的期中考试,甚至有的考场只安排一位监考老师。由于考前教育的到位,加之黑板上考场格言的心理暗示作用,考场纪律井然,全部场次中没有出现一例违纪现象。在就本次考试进行总结时,学校关注到学生和老师那里都出现了设立“免监考班”的要求,认为这种要求是班级对诚信建设自信的表现,学校应该支持,让“免监考场”也成为考场文化的一部分。

随后,学校开始接受“免监考班”的申请。成为免监考班,考试时没有监考老师,老师的任务就是按时到场收发试卷,考场纪律全凭学生自觉。但要想成为免监考班并非易事。学校专门制定了《免监考班申报审批程序》,要求申请免监考班首先保证代表全班师生的共识,然后才能提出书面申请;班级要组织相关内容的主题班会,政教处和其他班级教师现场观摩;班级在基本建设和日常工作中需要表现出相应的诚信力。“免监考班”一旦申请成功则意味着班级的荣誉、老师的信任和全校同学的尊敬,成为每个班集体追求的特殊荣誉。目前全校初中班级免监考班的比例大约在20%,高中班级则多数成为免监考班。

“我们以后走进社会,会面对各式各样的‘考试’,比如道德的考试,良心的考试。我们现在的‘免监考试’能够培养诚实的品格,还有信心――这些对将来是很有用的。”高二年级⑶班的张世韬说。

“看了免监考班申请书,我感到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品德上很有独到之法。这样做对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大有益处。因为要想让孩子把知识和能力在社会上发挥出来,人格是基础,拥有好的人品才能取得别人的信赖,才能影响与感召别人。”赵亮的家长对记者说。

文化的力量

学校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层面。可以制度要求人,以管理制约人,这是强制的方式;也可以荣誉激励人,以典型引领人,这是引导的方式。而教育目标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成为一种稳定的价值观,这就是文化的层面。实验学校诚信对待学习和考试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师生的内在发展需求;固化为校风的一部分;拓展为不同场合的教育因素,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如果有一种东西真的可以称其为“文化”,那么,它一定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诚信教育其实是营造一种场,在这个场中,大多数人都以诚信为荣,把诚信看的比分数还重,在这个场中呆的越久,这种教育的力量就越大。”王严说。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一直都有着崇尚“无信不立”的人。古有商鞅“立木为信”;近有胡雪岩立主“诚信经商”;当代,海尔集团的电器行销世界,靠得就是“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教育者应该做的,是如何将这些信念培植和保护起来,延续和发扬下去,努力营建诚实守信的社会大环境。

“我相信,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定可以营造足以影响整个民族的文化场。”彭玮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