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风雨红棉》:让人们记住

2006-06-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单三娅 我有话说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上,周文雍和陈铁军的故事,总是让人难以忘怀。那是因为,他们因革命走到一起的纯洁美好,又因革命而双双赴死的悲壮。那刑场上的婚礼,总令人感慨、感触、感动、感激。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5年之际,广

东歌舞剧院带来了《风雨红棉》。这几年看了太多的舞剧,怕了煽情,怕了豪华,怕了苍白,但还是来到了剧场,因为对艺术总抱有希望,对先烈总怀有尊敬。

“远远地看见你们的背影,在血雨腥风中结伴而行,这样的爱这样的情怀,花前月下有谁能懂?……”小女孩追寻的歌唱,把观众带入剧情。在“工农兵联合起来”的旋律中,工人、学生从四面八方集结起来,伸手向前、大开大合的跳跃舞姿,先声夺人,简洁而又振奋,把观众带回到20世纪20年代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的广州。在广东音乐的背景上,表现当地风情的担水舞、充满市井气息的擦鞋舞、代表反动势力的黑衣人舞,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活和时代的画卷。

对于周文雍和陈铁军的爱情,舞剧编导并没有做不食人间烟火、不切实际的强调,而是展开、表现得有分寸、有层次、令人信服。首先,编导牢牢把握住一点,那就是:他们的爱情是在革命中产生,是服从于革命的;其次,这爱情是逐渐萌生的,是共同战斗的产物。于是我们看到,当陈铁军这个富家小姐,逃出包办婚姻处于迷茫中时,先是与宣传革命的周文雍擦肩而过,回眸而视;然后,她又在周文雍动员群众时与之重逢,萌生敬意。当男女主人公走到一起后,编导并没有让他们的爱情在时代之外发展缠绵,而是无论在革命高潮还是低潮时,始终让他们与工农商学的队伍共同战斗,传递红旗,前仆后继。只有两次,编导给了他们长时间抒发内心情感的机会。一次是在雨中,一次是在假扮夫妻的卧室内。这两段双人舞对于情节的推进都十分必要。前者表现了革命者与常人同样有对美好、幸福的爱情的渴求,也用雨中这个场景隐喻了“革命的洗礼”;后者表现的是革命者在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中不得不以爱情服从革命,隐喻了“革命的付出”。笔者以为,就这两段重头双人舞而言,前者胜于后者。前者明朗、清新,而后者则稍嫌冗长、重形式、内心表现不足。

刑场婚礼一段不落窠臼。监狱的高墙,战友的尸骨,黑衣人的出现,预示着男女革命者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被反动派分开的他们,越过黑衣人组成的人墙,把手紧紧拉在一起。此刻,他们积郁心中的对人生对爱情的眷恋,再也无所顾及,二人以颤抖的身躯,紧紧拥抱相吻。一切都水到渠成,没有丝毫矫情。最终,革命者庄严赴死,舞台转红,天公流泪,这段革命的爱情的故事,结束于“革命自有后来人”的大气磅礴中,韵味深长。

在剧场里,我看到,老年人、年轻人,甚至坐在旁边的小孩子,都看懂了,感动了。当晚的观众很多,革命者的血没有白流,艺术家的心血没有白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