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俯仰天地 无愧高原――记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李金城

2006-07-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邵文杰 我有话说

38岁当上青藏铁路“总设计师”

青藏高原,不是只有纯净的天空和独一无二的雪域风光,还有极度的严寒、极度的缺氧和极度的艰苦。在青藏高原上成就一番事业,不仅需要远胜于

常人的奉献精神,更需要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个人得失、俯仰天地的情怀。

李金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青藏铁路“项目设计总工程师”,也就是习惯上所称的“总设计师”。

在李金城的档案上有这样的记载:

2002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3年,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青海省劳模等称号,入选全国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当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模。

承担青藏铁路设计任务前,李金城先后参与和负责了昆玉、候月、孝柳、西南、黎钦、尼日利亚国际铁路以及包兰电气化、宝兰增建二线等20余条铁路的勘测设计,30岁出头就成为高级工程师……直到当上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的“总设计师”,李金城也只有38岁。

没有一天是属于自己的

李金城早已为挑这副重担做好了准备。早在2000年2月,李金城便担任了铁一院兰州分院青藏铁路指挥长,带领队伍奋战了整整一年,选出了一条工程地质条件最好、最科学合理的线路,其中仅唐古拉山越岭方案就一举节省投资8亿元。

2001年,李金城带领由各专业负责人组成的“青藏铁路总体设计组”(简称总体组),沿着铁路走向一步一步、一个一个工点地进行现场踏勘、比选。仅仅2个月,南山口至纳赤台63公里首期开工路段胜利完成定测和初步设计。一鼓作气,李金城又带领大家对纳赤台至望昆、望昆至布强格展开突击,整整一年,李金城就像是上足了发条的陀螺,一刻不停地奋战在高原上。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成为轰动世界的大新闻,而此时的李金城正享受着双重的喜悦。一方面自己带领着1900余名勘测设计者将三代人50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另一方面经过合作攻关、带队考察、博采众长,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技术标准,编写了一系列高原冻土铁路勘测设计的国家规范,使青藏铁路的建设走上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

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铁路通到拉萨

每年的第二天,李金城都会带队上高原,这已经成为“惯例”。几年来,他们每个冬季和夏季都会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全线冻土调查,并一年数次地进行连续地温观测。这些枯燥而艰苦的工作,为准确掌握冻土的变化情况和冻土工程措施的有效性积累了大量科学翔实的宝贵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设计思想的“三大转变”,为把青藏铁路建成世界第一流的高原冻土铁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也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高原冻土工程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高原生态是脆弱的,李金城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从线路的选择开始,他就确立了注重全局的环保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铁路对环境的切割;他主动邀请国内著名的高原动植物专家赴现场勘测,确立了大批环保项目。青藏铁路的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4%,这在以往的大型工程中是前所未有的。同时,青藏铁路还是中国所有工程项目中第一个在环境影响评估经过批准之后才开展设计文件审查和第一个考虑野生动物通道的。

为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大幅提高青藏铁路的整体运输能力,李金城狠做“加减法”,最大限度地简化了辅助设施和设备。经过调整,青藏铁路全线设计时速超过100公里;全线车站全部实现一站一景,成为青藏高原的又一道风景;其中绝大多数车站实现无人化自动控制,机车交路更是长达1110公里,大大减少了人员配置,创造了每公里用工人数最少的全国纪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