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市场“稀缺”职业经理人

2006-07-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小润 我有话说


职业经理人的责任感、工作能力和职业操守,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图\宋雷(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6月24日,北京,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年会在这里召开。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丁凯等1070名企业主要负责人,喜获由中国企联颁发的高级职业经理资格证书。由此,得到职业经理资格证书的企业领导达到6612人。但专家预测,未来5年,我国至少需要75000名具有国际经验的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的稀缺,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职业经理人是些什么人?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近这一群体。

稀缺的职业经理人

与作为创业者并是企业所有者的企业家不同,职业经理人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而是企业的理性守业者,是通过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出售自己的管理能力,以换取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股份等作为报酬的职业化的经营管理者。随着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和企业自身的成熟,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

然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属于稀缺资源之一,基本上在市场缺位。从外部环境上来看,由于体制的不健全,市场上的职业经理人无法合理流动。

中石化中原油田钻井一公司总经理高绍智认为:“职业经理人只有在成熟的市场中才能较好地磨炼出来。从我国目前的市场来看,具备组织、管理以及战略布局能力的复合式人才很少。而对企业来说,这样的人才并不是简单引进就万事大吉,而是要综合考虑其在国内环境下的生存发展问题。”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能否高效运营,不只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多寡,同时还取决于有无机制保障,只有在机制和人才能够有效组合的状况下,才能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李建平博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目前国内的一些职业经理人只能称之为准职业经理人。在部分国企中,由于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职业经理人对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管理模式大多是粗放的家族式管理,短期难以完成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对于数千万家的乡镇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配套,更是难觅职业经理人的踪影。就行业而言,在引进和任用职业经理人方面,IT企业走在了前面,目前已有相当一批职业经理人在IT企业中担纲重任。但从整个IT行业而言,职业经理人也仍是稀缺的资源之一。

职业经理人市场亟待完善

职业经理人在中国的历史不过10年,除了IT业内一些成熟的外企和少数民企外,大多数公司管理层的职业化程度都不高,职业经理人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对于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状况,从事多年管理咨询业务的凯盛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曙衢认为:“在深层次上,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舞台缺失。职业经理人是专门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他们不是资本的所有者,也没有行政级别,从事的是一种有风险的职业。尽管各方都在呼吁,但许多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价值看得并不重。在近几年的人才招聘活动中,招聘职业经理人的企业非常少;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所有者,依然是企业的经营者。”

制度、机制不到位也是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中的“羁绊”。宏观上,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上还不够规范。而具体到企业,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待改进。激励机制不到位,使职业经理人缺乏行动的动力;约束机制不到位,易使经理人产生“低风险,高回报”的侥幸心理。

另一方面,我国职业经理人的认证机构良莠不齐。目前在我国开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的有15家国内认证机构、8家国际认证机构。这些机构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大专院校;一类是社会团体;另一类是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多头认证,尤其是一些在香港注册、打着“中国”字头的职业经理人协会非法开展认证活动,扰乱了认证市场,使企业对认证工作产生质疑,影响了认证的社会信誉。

目前,在劳务市场中还没有公开的成规模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企业职业经理的招聘任用往往是通过单独接触、猎头公司、零星广告来实现的。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负责人陈兰通介绍,中国最缺乏的是职业经理人这个阶层。目前中国有1.5万家国有企业,工商企业约有上百万家。未来5年,我国至少需要75000名具有国际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稀缺,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企业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细胞,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急需职业经理人参与企业管理。面对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建设有序、健康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显得尤为必要。

理性看待职业经理人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做大做强企业,要开拓国际市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有更多的职业经理人。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职业经理人建设。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下发文件,要求“建立职业经理人测评与推荐制度,加快企业管理职业化、市场化进程”。2005年3月,沈阳市实施国有企业经营者持证上岗计划,对所有国家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开展资质评定,到今年6月底之前没能通过任职资格认证的相关人员将“下课”。9月,蒙牛集团面向全球招聘总裁。这昭示着,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经理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一种趋势。

对于企业招聘职业经理人,中油致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晓民认为,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是“两回事”,思维方式也不一样。跨国公司主要是看你有没有很强的领导力,对公司的发展有没有前瞻性,能不能带领一个团队。他指出,目前国内市场上,一边是缺少职业经理人,一边是国内企业频繁更换职业经理人,重要的原因是对职业经理人缺乏明确的认识。企业在招聘职业经理人过程中,如果只是因为看到职业经理人有一个很美丽的光环,就跟风争抢,那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中国不缺少企业家,而是缺少有道德的职业经理人。中国的企业能不能长大,中国的民营企业能不能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道德水平。张维迎说,职业经理是一个企业的保姆,用经济学术语讲就是企业代理人。如果职业经理缺乏足够的、可让人信赖的职业道德,这样的经理不仅对企业没有好处,对整个国家也会有很大的危害。

全球华人企业顾问中心CEO陈生民表示,从职业经理人自身来看,职业经理人在规划职业生涯时,会思考自己在这个工作岗位、在这个产业里面能工作多久,想积累什么样的经验。职业经理人和公司之间并非是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职业经理人基于自己的兴趣,可以选择什么时候离开现在的公司。而从公司的角度说,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职业经理人。

目前,职业经理人虽然有了一定的政策保障,但职业化的目的是实现“经营者才能”的商品化和合理自由的流动。

为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我国各地出台了不少包括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内的人才引进办法,为实现职业经理人市场全国一体化做了很好的基础工作,但人才自由进出还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尽快建立职业经理人的中介机构以及相应的民间团体,特别是建立全国一体化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使人才合理但又是自由地流动,以真正实现“经理人才能”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是经理人职业化的当务之急。

链接

■1841年10月1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两列客车迎头相撞的事故。社会公众普遍认为,铁路企业的业主没有能力管理好该企业。在州议会的推动下,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选择有管理才能的人来担任企业的管理者,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经理人。

■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1年世界上第一位职业经理人诞生到1925年美国管理协会成立。这个阶段标志着西方企业基本完成了业主式(或世袭式)经营企业到以聘用经理人来经营企业的转换,西方的企业制度也基本形成了近代公司制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第二阶段:从1925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在这一阶段随着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院的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80%以上的西方企业都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完成了近代公司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走向完善,职业经理人阶层成为西方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一个阶层。

■目前,国际经理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ManagersUnion)所推行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认证体系目前已被纳入我国国家人才管理系统,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方政府也已经或将出台类似的经理人资格认证。(辑自南方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