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守望中华礼仪之邦》读者回声

2006-07-2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看过《守望中华礼仪之邦》很受教益。礼仪是教化民众,正风俗,树民风的好内容,正如彭教授所言,更是治国的重器。影响民风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上行下效。所以我以为,党风正,政风廉,官德好,至关重要。

另外,对彭教授所表达的尊卑,有点不同的看法。父与子不是尊卑关系,尊敬不等于尊卑地位。我以为父

子有上下之别,就像工作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而不应当有人格上的尊卑之分。

云南大理陈华山

礼在当下尤具价值。因为当今之中国,无论是坚持改革开放,还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礼”都将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实际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早已证明,起码于治世方能谈到礼。但若论起真正的礼治,也仅仅出现在几个屈指可数的盛世。而乱世则往往是“礼崩而乐坏”,礼的价值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安徽铜陵有色机厂张邦来

我觉得在西方语言里有“礼”同义词,是hierarchy。另外作者说“礼是以道德为核心的国家典制”,我觉得“道德”应该被替换为“宗法制度”。

好熊熊逸(网友)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然而,近些年,“礼”的概念在中国人身上不见了,却在日本人、韩国人身上发现了它。我们的优良传统却被别人继承了,这是值得反思的。我特别赞成多搞一些这样的讲座,这对于重拾我们的民族风尚,重振我们的民族精神,大有裨益。

一村(光明网友)

公元前776年是西周幽王宫涅乙丑六年,而非春秋时期。

望在高妙(光明网友)

我很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对自然环境有所破坏,对人文环境也有破坏。一些人在追求物质享受的时候,人性扭曲,道德缺失。构建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继承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精华、再造民族灵魂这些都是当务之急。

古风(光明网友)

彭林教授的演讲文稿读后得益颇多,但也生出一些疑问:

其一,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从四德”这些礼,是否是应该剔除的“糟粕”?其二,彭先生讲的尊卑,不也包括“男尊女卑”吗,这个公平如何体现呢?其三,像古代那样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礼”,是否也是对人的束缚呢?其四,彭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十分推崇,传统固然要尊重学习,但时代日新月异,古为今用并不是“复古”,现在人们还会愿意回到商周时期去吗?其五,我觉得传统文化,尤其是“礼”要具体分析,否则给人以所有传统都是优秀的感觉。

江西省新余市籍晋昌

“不讲理者不知礼”,这是我读了第五期讲坛《守望中华礼仪之邦》首先想出的一句话。现在倡导的“八荣八耻”,其根本点就是要人们“知礼”并“讲理”。2008年奥运会已在中国徐徐启幕,我们已经响亮地提出“北京人文奥运”,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参加工作近20年来,我已培养成一个习惯,迅速浏览报纸。靠读报我也学习了不少知识,读光明日报我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见解。

周口市人民检察院李俊义

提到“礼”,人们似乎有一种陌生感、遥远感,或者觉得抽象和晦涩,然而读彭教授的讲演,却十分明了易懂。“礼”,对于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今天通过对“礼”的回顾和展望,以及对“礼”的研究探讨,能够在全社会推动“八荣八耻”风气的形成,帮助人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2008年奥运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展示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和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陕西省宝鸡市科协杨青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