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艺术奉献给群众”

2006-07-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丛飞,一个奉行“别人高兴我就幸福”的普通歌手。生前,他用爱心帮助了178个贫困孩子和他们的家人,逝世后,他又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为6名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丛飞,一个青年歌手,用他的义举感动了整个中国,他的名字也因此而响彻中华大地。

连日来,丛飞的事迹在文艺界广泛传播开来,艺术家们无

不为其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与丛飞熟识的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瞿弦和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若干年前,丛飞到湖南演出,在剧场门口遇到了一位叫胡诗词的瘫痪乞丐。攀谈中,他劝戒胡诗词不要自暴自弃,并将当晚演出的几万元收入全捐给了胡。正是在丛飞的鼓励和帮助下,胡诗词奋发努力,如今已成为汉寿县某文学杂志的主编。煤矿文工团率先将丛飞的感人事迹搬上了舞台。话剧《好人丛飞》创作之初,各种怀疑、嘲笑不断传来,瞿弦和斩钉截铁地说:“有人认为丛飞的这种奉献精神不具现实意义,但我认为这种精神非但没过时,而且是当前社会必须的。”他介绍,剧组的全体人员都为丛飞精神所激励,尤其是年轻演员都觉得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如今,这出戏在全国各地演出,均收到了极强烈的反响。

丛飞是一名文艺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广大党员作出了表率。一些党员艺术家们表示,要珍惜人民给予的荣誉和关爱,珍惜共产党员的称号,应该、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自律是关键。”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李小刚说:“我们不仅应该自觉在创作中恪守真善美的原则,而且要在生活中严格自律。一个自己都做不到真善美的文艺工作者,如何能在作品中传播真善美呢?”

艺术家们还不约而同地谈到,学习丛飞,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去捐钱,而是要学习丛飞的精神,思考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到德艺双馨。无论是义演还是捐助,丛飞用各种形式践行着文艺“三贴近”的理念。当前,一些文艺工作者被经济大潮中的各种欲望所诱惑,渐渐迷失了方向,忘却了艺术之本,脱离群众、高高在上、闭门造车等现象不再罕见。而在这种环境中,丛飞却保持着一个艺术家应有、却难得的平民心,不论何时何地,他都关注着广大群众,关注着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把自己的艺术、感情都倾注到他们身上。正如舞蹈理论家冯双白所说:“丛飞身上体现出了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艺术是源自生活、服务群众的,而绝非只是艺术家的自娱自乐。因而,艺术家一定要关注社会,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艺术家要坚决走出象牙塔,把艺术奉献给群众。”冯双白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