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沟通心灵的现代文化丝路

2006-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克勤 我有话说
首届阿拉伯艺术节7月底在我国圆满结束。一个月来,来自22个阿拉伯国家的艺术家和文化人士,以庞大阵容和丰富多采的形式,向中国人民展示了阿拉伯神秘而绚丽多彩的异域风情和深厚情谊。这是阿拉伯国家首次在外联合举办大型阿拉伯艺术节,是中阿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阿拉伯国家地处欧、亚、非交界,总面积1400万

平方公里。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地,这里现有22个阿拉伯国家共3.1亿人口,他们有共同的民族属性和语言。7世纪伊斯兰教诞生,给阿拉伯民族注入强大活力,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兼收并蓄,丝绸、香料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文学、天文、医术、建筑、工艺、纺织、书法等独具神韵,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阿拉伯世界经历了鼎盛辉煌,也遭遇衰落挫折。今天他们从传统中吸取力量,又融合现代文明,利用独特资源,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中阿友好交往源远流长,21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友好使者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伟大航海家郑和7下西洋,3次抵达阿拉伯湾,到过伊斯兰圣地麦加,为推动中阿文化贸易交流作出杰出贡献。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万里远行来到中国泉州,他赞扬“中国人是各民族中手艺最高明、最富有艺术才华的人民”。3世纪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广州的阿曼苏哈尔号纪念碑,是中阿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悠久的友好交往使中阿两大灿烂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中阿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

随着中阿双边政治、经济合作的发展,文化交流也迅速发展。如今,中国和所有阿拉伯国家都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我国在阿方举办了许多大型文化活动,双方积极互派文化团参加对方的重要文化活动。除了“走出去”,我国还很重视把阿拉伯文化介绍到中国,经常举办阿国文化周等活动。

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开罗阿盟总部时,共同宣布成立中阿合作论坛,双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合作迈上新台阶。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阿拉伯艺术节包括芝麻开门-阿拉伯艺术展、天方来客-阿拉伯艺术团演出、异域风情-阿拉伯服饰与美食展,以及文化高层圆桌会议和媒体聚会等5个部分。艺术节开幕式《丝路新篇》演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3个阿拉伯著名艺术团体的近300名艺术家,奉献了规模宏大的阿拉伯文艺演出。艺术节由我国文化部、外交部、南京市政府和江苏省文化厅主办,阿盟驻京办事处和成员国驻华使馆协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南京市文化局承办,分别在北京、南京、内蒙古等地展览和演出。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次中阿文化高层圆桌会议上,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强调,世界和平发展需要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模式多样化,需要平等对话和兼容并蓄,使不同文明在竞争中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他还提出深化中阿文化交流的7项建议。阿方官员高度评价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赞扬艺术节是阿中文化交流的创新,并提出一些具体行动建议。叙文化部长阿哈说,伊斯兰教是和平、平等、自由的信仰,西方出现的诋毁伊斯兰和阿拉伯文化的宣传,是西方强权单边文化的反映。

当今的全球热点冲突,背后都有文化冲突。化解冲突最终需要文明对话和理解。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体现民族精神追求。阿拉伯艺术节是现代文化丝路的写照。世界和平发展,需要更多这样的现代文化丝路沟通心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