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带干粮住校的老师们

2006-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离开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的山根学校已有一些时日了,但有一个场景还一直在记者的眼前晃动:这就是挂在教师宿舍墙上的五六袋干粮。就是这几袋干粮驱使记者又提起了笔:写写这些带干粮住校的教师们!

山根学校就建在海拔2870米的山根村。那天,记者走进这所位于高山之下的学校,走进这间两位老师合住的宿舍,两张床、两张

办公桌就把房间塞得满满的了。最吸引记者目光的是挂在墙上几个钉子上的五六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里都装着干粮,那是已有27年教龄的蒲春老师几天充饥的食物啊!记者注意到,每个塑料袋里装的食物都不一样:有馒头、有花卷、有烙饼……有的已经明显风干了。大概是蒲春老师的妻子为了增进蒲老师的食欲有意变换一下花样吧。

原来,这所学校的十三位老师没有一个是本村的,有的家在乡上,有的家住县城,就连49岁的校长张万保,也是5年前从外校调来的。这样,所有老师不论男女全部住校。一间宿舍里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原来他们二人都是这所学校的老师。他们告诉记者,他们的家在距此15公里的县城,孩子正在县城里上小学,只能委托他人照看了。记者在一间女教师宿舍发现一些玩具和一个小女孩。一问才知:因为没有人照顾,这位女老师只好临时把女儿带到学校来了。

这么多老师住校,学校却长期因为付不起炊事员的工资而办不起食堂。老师们只好每星期回一两次家带干粮,带一次干粮要够吃几天的。每次回家,只能就便搭车。干粮就咸菜,就是他们的“一日三餐”。这样的日子,蒲春老师已过了很多年了。他告诉记者:“我要工作到退休,才能回去。”

直到最近,学校才挤出90元钱,雇本村20岁的姑娘李青每天给老师们做一顿午饭。但早饭、晚饭仍由老师们自己解决,也就是还要靠吃干粮度日。说是做午饭,其实只是做一个菜而已,并不做主食。就是这顿饭,也长期只有炖土豆一种菜。记者看了由一间宿舍改成的临时灶房,翻看了灶房里的家底,只看见一碗肥肉和几个干瘪、变质的黑土豆。不知这些东西要伴随他们度过多少时日?

山根学校已有71年的建校历史了,去年刚刚举行了70年校庆。学校现有9个年级、213名在校生。它接纳附近4个村子的孩子上学,但平均每个班也才20多人。学校多年没有买过书,1000多册图书几乎全是别人赠送的。今年学校只订了4份小报,连青海省和西宁市的党报都没有订,更不要说其他报刊了。学校现有15台电脑,但能用的只有5台。体育器材、试验器材都极为紧缺,许多东西根本就没有。

全校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本科、专科占多数,最低的也是师范学校毕业。多数老师每周授课都超过20节,最多的达到28节,但他们的工资却普遍不高:最高的每月1500元,最低的只有600元。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从山根学校走出了150多名大学生。

山根学校现在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三毕业,没有一人辍学,毕业生中有70%升入高中,教学质量始终位于前列。校长张万保也先后4次被评为优秀校长。

如此的条件,如此的业绩,让记者对这些在大山里辛勤耕耘的老师们充满敬意。而当记者当面向他们表达这份敬意时,他们竟显得有些不安:好像很少有人这么关注他们、高看他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