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沉重无形 掷地有声

2006-08-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谢作文 我有话说

陈启文的散文集《季节深处》,展示了一种美的境界。这种美,是凭借美的汪洋大海、美的高山大川、美的人事世俗,一吐为快,波澜老成,无所附丽,使人在心中无限欣喜之后,孕育出优美崇高的思想语言和极度丰富的哲学收获。

《季节深处》充满了作者对民众虔诚的一种心意。散文,它虽然能孕育出哲学思想,但它

不是哲学著作,正是这样,它没有庄严的大道理;散文,它虽然也可以气势磅礴所向披靡,但它不是走上讲台大事演讲,正是这样,它没有侃侃而谈信誓旦旦的诺言。但是,散文不会欺骗人们,背叛人们,每一个人都将可以在散文里找到自己的同乡好友、难兄难弟,每一个人都将可以在散文里找到自己的童年梦幻、居乡琐事,每一个人都将可以在散文里找到为民众的歌唱、为事业的呼唤。这就是散文的绝妙之处。

对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构成了陈启文作品的思想主旋律。他大声疾呼,作家艺术家们要深入基层,“只有牢牢地立足于大地,才能经风沐雨、斗雪傲霜,尽享大自然的恩赐,参悟生存的禅机”。在《龙窖山茶》一文中,作者写道,“龙窖山的茶,在南宋绍兴年间出产,”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闻名遐迩,是一代又一代茶人辛勤劳作的结果。为了改良品种,提升茶质,今天,“一位大学茶叶系的老教授,拖着两条比你(指老茶蔸)还要瘦的腿,不顾古稀高龄,一次次从那荆榛丛生的乱石上攀上山来”。“在他的血和汗的点化下,你恢复了生机,焕发了活力,一串压抑了多年的绿泪迸射而出,凝结成枝头上数瓣鲜润的茶叶”,“不曲不断,纹理匀称,莹莹可人”。

透过《季节深处》,我们还可以看出启文先生对邪恶现象极度憎恨的铁石心肠。很多文章读后既令人兴奋、震惊、企及,又令人抑郁、窒息、愤懑。他写当年柳青深入最底层的皇甫村,住在一座破庙里,一呆就是14年之久,终于写出惊世大作《创业史》。可就是这部《创业史》后来却给作家和小说原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命运。“大跃进的时候,王家斌(《创业史》中梁生宝的原型)已经削职为民,寒冬腊月,在水库工地上,打着赤脚挑土,稍微慢了一点,那些原来对他有意见的干部,便泄私愤,冷嘲热讽:‘你还是上了书的英雄呢,简直连狗熊都不如!’有时还罚跪、插白旗甚至乱打人,吃的呢,却是清汤寡水,半碗稀粥”;“四清运动时,上面有人想整柳青”,结果《创业史》上像王家斌这样的原型人物,个个都有经济问题,“是个四不清的人”;到了文革期间,“柳青成了罪该万死的黑作家。他笔下的人物又遭到了一次厄运。王家斌戴上了三尺长的高帽子,被揪到县城游斗,许多人像看猴把戏似的围着他”。在这些故事里,启文先生利用犀利的文笔,勾勒出了那个是非善恶不辨的日子。

《季节深处》陈启文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