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努力建设国际化研究教学型大学

2006-08-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友富 我有话说
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高校发展的成与败、进与退。办学定位对高校的办学行为、办学方向、办学目标起着规范、约束、激励和自我评估的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十五”期间,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这个定位对“十五”时期的上外建设与发展而言,基本是客观的、可行的。但是现在看来

,“教学研究型”这个办学定位已经不能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对上外办学目标的新要求。同时,也同上外在未来20年内的发展态势及应有贡献不相匹配。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上外党委发动党内外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定位进行了认真和广泛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三二一”的发展战略,即以学风、政风、作风、会风等“四风”建设为保障,以打造语言文学传统学科优势、复合型专业优势和国际化办学优势等“三个核心竞争力”为核心,以实施“人才强校”和“学科强校”两大战略为支撑,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同时,将上外在未来20年的办学定位确定为“高水平、多科性、国际化的研究教学型大学”。

上外是全国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院)的高校中,上外与北外一样,都是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创办网络学院的大学;上外还是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高校,拥有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评定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其核心学科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正是基于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才认定,上外应该提出“研究教学型”这样的办学目标。在明确这一办学定位与目标的同时,要正确认识“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几个特点:一是“研究教学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之间的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研究潜力的研究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层次上一般是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办学层次涵盖博士、硕士和学士完整的层次。二是“研究教学型”大学一般是科研与教学工作并重,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拥有相当规模的博士生、硕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要承担一定数量的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要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和一定数量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三是“研究教学型”是一种教学模式,主张在研究中学习和在学习中研究,用科研促进教学,即在教学工作中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不同层面的研究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质量。

办学定位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何种定位都存在一个时效性问题。上外的定位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短期定位可以是教学研究型,而中期、长期的定位则必须是“研究教学型”。

关于“国际化”问题。“国际化”首先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模式。与世界上高水平大学相比,我们的落后不仅仅反映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上,也不仅仅反映在科研水平、科研经费上,我们在人才培养、教育管理、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但对于上外而言,无论从办学的自身特色、学科强势、人才资源优势的角度,还是从建设高水平、多科性、研究教学型的外国语大学的角度而言,都应当而且理所当然地要加强“国际化”建设的力度,加快“国际化”建设的步伐。要逐步增加从国际上聘请高水平教师的数量,也可以聘请若干具有国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管理经验的教育管理专家参与上外的办学咨询服务;积极提高外国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教学科研资源;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一定时间到国外学习、考察。通过种种努力逐步营造“国际化”育人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

上外将以“四三二一”发展战略为指针,实施体制与机制创新工程,逐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深化人事、干部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符合国情、校情及高等教育规律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外将实施“211工程”二期及学科建设工程,按照保持传统优势,拓宽学科领域,加快结构调整的思路,以“人才强校”和“学科强校”为支撑,努力打造语言文学、复合型专业和国际化办学这三个核心竞争力。上外将实施人才培育的全面素质教育工程,打造教学与教学管理的五大特色,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增强。上外还将优先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本科生教育,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高职和现代远程教育。上外将实施人才工程,以造就“大师”、“名师”和培养青年学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为核心,制定配套政策,搞活校内外用人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具有竞争与约束功能的机制和环境。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