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党的先进性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

2006-08-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金龙 肖际唐 我有话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先进性建设。在不断变化的各种形势下,永远保持先进性,是我们党领导革命、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红军长征是人类战争史、革命史上的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既充分展示了党的先进性,又使党的先进性得到升华。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力量的源泉、前进的动力,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讲到长征,人们自然会想到当年红军将士经历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的情景。红军长征过程中,翻越了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了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了激流汹涌、难以渡越的条条江河,吃草根,咽树皮,忍饥受冻,历经艰辛。红军将士为什么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道出了红军长征克服险阻、渡过艰难的原动力。

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与追求。红军是为实现党的政治纲领而奋斗的革命武装,由于其主要成份来自农民,从创建始,中国共产党就加强了对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列主义武装军队,把共产主义思想灌输到军队之中。经过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红军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每一位参加长征的红军将士,不管他们的出身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文化程度高低,都认识到红军是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战,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而战。无数艰难险阻,丝毫不能动摇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这是红军将士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红军长征的胜利,靠的是广大红军将士所具有的坚定理想和信念。而红军将士所具有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正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与时俱进的战略策略

党的战略部署与策略方针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重大变化,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方针政策,这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红军长征胜利,是党在战略策略上与时俱进的结果。

红军战略转移落脚点的选择,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长征开始时,中央确定的第一个落脚点是湘西根据地。但是,蒋介石布置重兵封锁了去湘西的道路。在这危急关头,党中央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准备到川黔边境创建新的根据地。可是,遵义会议以后,蒋介石纠集150个团的兵力企图将红军围歼于黔北地区。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党中央又采纳了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第二次改变战略转移方向,决定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去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建立新根据地。红军一渡赤水后,蒋介石指挥川军12个旅沿长江布防。毛泽东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灵活用兵,又三渡赤水,跳出了敌人苦心经营的包围圈,创造了红军渡江北上的良好时机。此时,中共中央从实际出发,果断地第三次改变行动方向,放弃了在云贵川边境建立根据地的计划,迅速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准备在川西北创建根据地。但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红四方面军已经放弃了川陕苏区,处于无后方作战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审时度势,第四次改变行动方向,决定北上陕甘,把革命大本营奠基在西北。1935年9月,红军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并获悉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依然存在,党中央决定把中央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寻求最终落脚点的过程,就是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战略部署的过程。

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党的政策与策略也得到了适时的调整。长征开始后,党中央逐渐排除了共产国际的影响,毅然实行与上层人物进行统一战线的政策。红军长征过程中,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内复杂的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的大旗,正确处理长征与抗日、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关系,把红军的战略退却和北上抗日有机地结合起来。红军沿途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具有了上层统一战线与下层统一战线相结合的思想。1935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中共中央就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随后,中共中央提出联蒋抗日方针,并为此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政策与策略的适时调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高超的驾驭复杂政治局面的能力,为红军长征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红军长征时期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战略部署和策略方针,反映了我们党洞察时局、把握大势、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也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

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主义气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可贵品质,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在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先后调动100多万兵力围追堵截红军,妄图将红军一举消灭。面对凶残的强敌,红军毫不退缩;面对严酷的环境,红军没有动摇。两年的长征,红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共进行过大小战役600余次,毙伤敌军数万人。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充分反映出红军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主义气概。

红军参加长征的共有20多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3万多人,红军每前进70米就有一个同志牺牲。可以说,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是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红军长征过程中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气概,由此也可见一斑。

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是红军英雄主义的一个缩影。红四团在受领了夺取泸定桥的任务之后,不顾饥饿,不怕疲劳,昼夜急行240里山路,沿途击退了敌军的无数次袭击,按时赶到泸定桥西岸。泸定桥横跨于咆哮如雷的大渡河上,长100多米,宽近3米,由13根粗铁索组成。铁索桥高于河面数丈,悬于半空。人行桥上,左右摇晃;俯视河面,头晕目眩,胆颤心悸。红四团组成突击队,冒着密集的枪弹,爬着铁索链向东桥头匍匐前进。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红军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党的先进性,就蕴含在红军将士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置个人生命于度外的境界之中。

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这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法宝。

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动群众的一针一线、一草一木,这既是对人民群众的尊重,也是自身纪律严明的表征。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当地少数民族坦诚相见、广交朋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佳话。

红军一切为了群众,真心诚意为群众谋福利、求解放。红军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使老百姓明白了革命道理,红军也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沿途群众积极参加红军,为红军长征补充了大量兵员,壮大了红军队伍;沿途群众为红军提供粮食和物品,为红军征服雪山草地提供了帮助。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红军长征的历史又一次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