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阳光普照每一位流动儿童

2006-08-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

日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在邹区镇投资1000万元建成常州最好的公办蓝天学校。

邹区镇经济十分发达,镇内各校流动儿童均超过了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所学校可吸纳就学流动儿童1200人。使流动儿童和当地孩子都能接受同等的优质教育。

江苏武进,地处长江三角洲最有经济活力的腹地,是著名的“苏

南模式”的发祥地。也是随着武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蜂拥而入,为当地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劲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据统计,截止2006年2月,在武进就读的流动儿童有41309人,占常州市流动儿童总数的近50%。在武进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的总数已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3.76%。

校门向流动儿童少年敞开

流动儿童作为未来的新市民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武进的人文素质和竞争优势。为此,武进区成立了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问题的专门协调机构,建立了由教育、财政、公安、发改委、文明办、妇联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流动儿童入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解决流动儿童就学问题的实施意见》、《武进区流动儿童简易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并采取了挖潜分流,公办吸纳为主,新市民学校吸纳为辅的办法,敞开校门,最大限度吸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目前全区适龄流动儿童中的67%在公办学校就读。

2005年,区教育局和区财政局在全区各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当年区财政用于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免课本费达175万元,全年用于减免杂费达117万元。各公办学校在收费和编班等方面对流动儿童学生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经济确有困难的流动儿童学生,采用“两免一补”的办法,减、缓、免部分费用,确保每个流动儿童就学,力求使流动儿童学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为了保障办学质量和合理设点,武进区教育局加大了对新市民学校的监管力度。统一组织对23所新市民小学进行学科调研考试。

真正关心流动学生

吸纳流动人员的子女就学也不是一帆风顺。比如马杭初中位于武进中心城区边缘,为了解决在当地打工的流动人员的子女就读难问题学校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外来学生呈现诸多特征:流动性强、基础薄弱、融合难、学习习惯差等。马杭初中在接受流动学生的同时一方面是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和师德教育,另一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来规范、要求和约束教师,在制度层面上为外来子女学生建立了接受平等教育的保障机制。同时,学校派全校最有爱心、恒心、耐心的老师来担任教学工作,指定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做他们的班主任,并且建立校长、中层蹲点制,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积极开创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色,利用校园文化加快他们融合进当地学生中,使他们得到认同感、尊重感。同时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下他们的点滴成长和进步。对这些班级的考核学校也是适当放低要求,但要求逐年递增,对超过指标的班级和老师都要给予进步奖。结果使流动儿童和当地孩子一样都能接受同等的优质教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