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学论应回归教学“原点”

2006-08-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宋晓梦 我有话说
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区域性经济文化背景给教育生态带来的复杂局面,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等等,构成了第十届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的背景。全国六十余所高等师范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以及一百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就教学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回归“原点”,教学论在新形势下的

选择

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北师大教育学院裴娣娜教授在会上提出的“教学论回归原点”,是这次年会最受瞩目的命题。她认为:在研究中国教学实践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完善有独特体系的学说;通过多种学说的建立和支撑,促进中国教学论的发展,是现代教学论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而要实现这种发展,就要使教学论回归“原点”。

“原点”在哪里?裴教授认为:在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点,是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通过对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分析,探讨学生如何学会学习;通过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交往活动,探讨学生是如何发展的。回到“原点”,就是要抓住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个体与群体这些重大命题,对现代教学论的构建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真正意义上的思辨和提升。

回到“原点”的教学论,要研究哪些基本问题?裴教授的看法是:1、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教与学的方式,学生能否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是教学论应研究的主题;2、突破单纯的学科局限,注重教学的文化性,是教学论发展应具有的理论视野;3、教学论的思维方式,应从主客二元论思维方式,即“实体思维”,转向主体间的关系思维,并由此带动教学论理论视野的拓展、理论基础的转移、研究方法的转换以及教学理论的变化。

那么,教学论如何回到“原点”?裴教授认为:要构建中国教学论,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论学科进行必要的“整理”,即对中国的主流教学在进行分析、判断基础上的扬弃。为此,必须对原有理论有透彻的把握与反思,对目前诸种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对当前教学实践要有深刻的把握。

裴教授“回归原点”命题的提出,在学术界是有广泛基础的。一个时期以来,教学论研究者在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就“教学面向生活的话题”、“接受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的定位问题”、“群体发展还是个性差异发展”、“如何看待班级授课制的改造”、“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对传统文化应更强调继承还是更强调批判、超越”等等相关问题都进行了争论。

服务实践,教学论要回应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嘉毅教授在“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对教学论提出的挑战”演讲中分析了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问题仍旧突出。造成辍学的原因,过去主要是经济困难,现在主要是对学习没兴趣。他认为现实对教学论的要求是:1、重新评估基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光要重视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而且要重视学了什么,怎么学的;2、研究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3、在教学条件有差距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4、研究制定教师的素质标准;5、研究提高教师水平的策略;6、研究全国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基本标准。7、研究课程和课程论。他认为,用研究成果回应这些要求,是教学论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这次会议提交的近70篇论文中,《自然分材教学实验》、《主体间共享:新课程理念下的体验型课堂》、《文化视野中的师生课堂冲突》等多篇论文,已从不同角度,对王嘉毅教授提出的部分问题作出了回应。

力戒空谈,任重道远

参加这次年会的10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讨论和大会发言中,表现出很大的理论探索的勇气和热情,但同时也暴露出因实践经验缺乏等原因而造成的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空对空的倾向。在最后的大会总结中,不少教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嘉毅教授指出: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必须联系实际。要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书斋里推演出来的问题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存在的,只会越弄越玄。

北师大胡定荣博士例举了一位研究哲学的学者的看法:“你们搞教学论的人喜欢学哲学。但你们有些人学了哲学就像吃了一块牛肉,吃完后不是强壮了身体,而是又长出一块牛肉。”胡定荣老师认为:只学了哲学的概念、哲学的表述,而不会用哲学的思想来分析教学问题,就像吃牛肉长牛肉。

不少学者强调:如果教学论不能干预教学、服务教学,就不会被决策部门重视,也不会受到一线教育实践者的欢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