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原城市群的崛起与城市文化建设

2006-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庚香 我有话说
  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在工业化、信息化的推动下蓬勃发展,以京津塘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全面城镇化的新时代。

在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原城市群”的建设举足轻重。如

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河南的城镇化建设,如何以城市文化指导“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特别是河南的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如果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同时,能够高瞻远瞩地以“文化化”来深化“城镇化”的战略,那么河南的跨越式发展会更有内涵,“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也将更有动力。

城市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

城市是一个整体,完整的城市功能,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中原城市群”的崛起,要靠“硬件”的增长,但还要有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基础、以生态为关键的“软件”的全面提升。所谓城市文化,就是指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基础、以生态为关键的“软实力”的建设。

事实表明,城市文化和城市实体其实是神与形的关系。如果说城市实体建设是基础,那么城市文化建设则居于主导地位。首先,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未来的城市竞争将以城市文化论输赢。一个地方的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一个城市的文化应该是这个城市的魂。城市的发展要靠文化领跑,一个没有文化灵魂的城市不可能有长久、健康的持续发展。正是城市文化反映出来的城市精神,让一座座城市“无可匹敌”、不同凡响。

其次,城市文化建设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竞争力。现代城市之间的竞争,是不同地域范围内城市综合实力的角逐。城市文化建设无疑是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城市之间的竞争发展,既是其资源、能源、项目、资本、技术的竞争,更是文化、生态、科技、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显然,有没有这种“软实力”,将直接决定着你在中国“城镇化”中的领跑速度。

第三,城市文化建设确立了城市的个性,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形象打造。我们认为,良好的城市形象除了先进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健全的功能外,更多的应是城市中个性独特的文化特质。例如,每当听到音乐之都、水上之都、世界之都的说法,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维也纳、威尼斯和纽约。因此,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城市魅力的源泉。

总之,我们坚信,城市文化建设将为河南的“城镇化”发展,特别是“中原城市群”建设注入活力和灵魂,重塑形象和品位,将加速提升“中原城市群”的凝聚力、传播力、影响力和渗透力,有力地助推“中原崛起”。

一手抓城市群实体建设,一手抓城市文化建设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中原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既要抓好“硬件”建设,更要抓好“软件”建设。当前,不少大都市、大中城市都把文化战略作为整体发展战略的核心。在这个意义上,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大发展,是整个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必然的大趋势。“中原城市群”建设,也要适应这一世界性城市化发展的潮流,把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放在首位,抢占世界城市发展的主动权。

以城市文化指导中原城镇化的进程和“中原城市群”建设,要求我们必须明确城市的文化定位,并有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郑汴洛一体化”首先是“文化一体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原城市群”中的三个一级城市,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开封作为消费城市,洛阳作为重工业城市,其城市特征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后,地域优势使郑州率先以商城形象脱颖而出。郑州曾经以“绿城”闻名全国,但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比树多,“绿城”成了一个美好的回忆。郑州过去曾经提出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东方芝加哥”的梦想,但现在却不甚明了其个性。开封作为古城,近年来经济发展也出现了重视发掘古都资源的倾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洛阳因形势所迫在“牡丹花会”的基础上向旅游风景城市发展。它依靠的是龙门石窟、牡丹花会、天子驾六等文化资源。和北京相比,洛阳的地面遗存历经劫难,已十分有限。但洛阳有丰富的遗址资源,“地下文化宝库”正在打开。面对洛阳众多的文化遗址,如果能够和中国的“大遗址保护”工程结合起来,在洛阳建成几十处遗址广场或遗址公园,这是何等恢宏的形象。其次,必须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体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融合。河南博物院的创意始于元代郭守敬的观星台,体现了天圆地方的理念。郑东新区的整个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如意”。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美术馆、音乐厅)更像一只优美的彩蝶,其“雄峙中原,蝶舞龙湖”的美好意象令人浮想联翩。第三,在当前,也是最重要的,城市文化建设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变城市的“软实力”为“硬实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或“产销合一经济”的转化,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掀起了一股关于“创意工业”、“创意经济”特别是“创意城市”的热潮,其核心思想在于,以文化为主体内容的产业将成为新经济的核心,以创意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将成为“城市化进程”新的动力引擎。应当承认,这一现象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我们将从工业经济跃升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服务经济的新阶段。因此,因势利导地抓住这一战略机遇,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速河南“城镇化”进程,助推“中原城市群”建设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首先,要立足本土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具有历史增殖性。从产业的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文化资本。这种文化资本,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产业化运作的巨大潜力。如果我们不能够充分挖掘这种文化资本,创造这种资本,运作这种文化资本,通过文化产业把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变为城市发展的产业实力,那么在新一轮的“城镇化”浪潮中我们就有“落伍”的危险。

其次,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文化创新。历史文化资源只是我们发展城市文化的一个内容,我们并不指望用传统文化来解决当代中国的城市问题。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十分正确地指出,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创造将来能够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先锋建筑,更是一项不容忘记的挑战。

总之,城镇化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原城市群”建设是在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开始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可谓是“一身三任”。面对如此重任,如果没有文化化的加盟,我们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很难协调发展,并极有可能迷失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落地负千年之责”的历史意识,致力于城市文化建设。我们认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形成,必将使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建设不同凡响,我们相信,在城市文化指导下的“中原城市群”发展,将是一个充满艺术创造的过程。

(作者为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