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抓住机遇提升发展水平

2006-08-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海磬 我有话说

8月的青藏高原天空湛蓝,巍峨的雪山高耸入云。为贯彻落实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5日至12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青藏铁路考察团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带领下,来到青藏高原,考察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管理运营好青藏铁路,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实现科

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献计出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等参加考察。考察团认为青海、西藏正面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三大历史机遇,希望青海、西藏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模式,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大交通”解决运力平衡问题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考察团十分关心青藏铁路的运营管理。在听取青藏铁路公司关于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情况的汇报后,考察团从西宁乘坐高原列车,沿线实地考察。考察团考察了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格尔木、玉珠峰、沱沱河、唐古拉、那曲和拉萨等6个火车站,看望和慰问了青藏铁路公司员工并赠送了牌匾,捐赠了电脑、DVD、电视机等。

考察团认为,青藏铁路的胜利通车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性成就,但要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充分发挥天路的效益,还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从现阶段看,西(宁)格(尔木)段的运量已相当饱和,青海省已经投产和即将建成的大型企业每年将增加数百万吨运量,即使在西格段复线建成后,如何保证格(尔木)拉(萨)段的运力的发挥,还需要铁道部与两省区不断研究和协调。

考察团指出,目前青藏铁路的客运规划得比较好,但在货运方面却存在着运力不足的问题,比如说大量原盐、钾肥需要运出,大量的铅锌、建材等矿产品也在挤占运力。要真正发挥青藏铁路的运力,解决运力平衡问题,必须按照“大交通”的概念,发挥青藏铁路现有潜力,利用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配合,实现综合协调发展。

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将对沿线地区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沿线地区矿业、农畜产品加工业、藏医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轨道。沿线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考察团十分关注的问题。考察团先后考察了青海伊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和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东嘎镇农民新村。

考察团认为,铁路沿线地区大多数是农牧区,由于条件所限,农牧区发育程度都不够,许多地方仍处于半自给的生产生活方式,农牧民生产生活还存在一定困难,医疗卫生、教育条件都需要改善,因此铁路沿线地区要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重点突破农牧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个瓶颈,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合理有序地转移农牧民劳动力。

考察团指出,改变农牧业生产方式,最有效的手段是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人才。教育将决定着青海西藏两省区的未来,对西藏和青海两省区而言,首先要抓人才素质教育,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着力培养本地职业技术人才。

切实保护青藏高原自然和人文资源

沿着青藏线一路走来,迷人的雪域风光、独特的高原景观和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给考察团一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考察团参观了塔尔寺、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和西藏博物馆等文化景点,亲眼目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鲜明地域特色和强烈时代特色的建筑和街景。布达拉宫高耸云天,罗布林卡秀美典雅,马路街道车水马龙,飞檐翘梁霓虹闪烁。这些都使考察团的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青藏两省区自然文化的“大山水”、建设开发的“大手笔”和未来发展的“大跨越”。

旅游无疑是青藏两省区得天独厚的产业。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进入青藏高原的人流、物流量大幅度增加。关注城市旅游容量、关注旅游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的旅游业由数量扩张战略转型为质量扩张战略的重要标志。据考察团了解,今年7月,拉萨已经接待了39万名游客,一些配套服务设施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如果青藏两省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受到破坏,或者被掠夺性地利用,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考察团希望当地政府要特别慎重地制定旅游总体规划和各地区的具体计划。一般情况下,应该在旧城外另建新城或新区,尽可能保持旧城、旧建筑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即使一时废弃也不要随意拆除。新区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必须包括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采用清洁能源,以免将来付出巨大代价还难以消除恶果。对矿产开发应特别慎重。政府应从一开始就要对旅游部门和从业人员确立规范,严格要求,对神山、圣湖、寺庙等还应采取更具体的保护措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