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改革创造活力――吉林大学改革大事记

2006-08-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在去年的9月15日,吉林大学郑重宣布,学校工作重心由体制改革和建设转向学术性改革、建设和发展,转移到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这是一种转折,更是一种战略转移,因为合校5年来,吉林大学一系列成功的改革已经使学校走上快车道,已经到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时候了。

从2000年6月合校,吉林大学

曾经有过四次重大决策――2000年五校合并,进行学科整合和学院重组;2004年通过《吉林大学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改革纲要》,依法治校工作向纵深推进;2005年制订《吉林大学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纲领;同时,通过《吉林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中心校区、完善南岭校区和新民校区、重新规划南胡校区和朝阳东区,实行相对集中办学。

吉大人是这样评价这四项决策的――分别解决了新吉林大学新的“政体”定位问题、“宪政”制度问题、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问题、校园规划和建设问题。

在这四项决策的背后,是一项项艰难而坚定的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轮岗交流、竞聘上岗等方式完成了校部机关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有29个处级干部轮岗,任命了51名正处级、179名副处级干部,校部机关职能部门处级干部平均年龄降低了3-5岁,正、副处级干部的研究生学历分别提高了14%和21%,基本上形成了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处级领导干部队伍。

通过全员聘任的方式完成了以定编设岗为核心的教师职务聘任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共聘任高级职务教师2281人,其中续聘1482人、新聘799人、破格聘任66人,有276人被低聘、未聘、缓聘和解聘。

研究生导师的选聘工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选聘博导737人,其中校长直聘120人,续聘408人、新聘209人,而45名博导下岗在全国引起轰动。这种积极意义上的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以往教师职务尤其是高级职务终身化的模式,强化了全校教师的编制和岗位意识,也激发了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热情。

实现了从学期制到学分制的教学改革。2005年10月24日,吉林大学对外宣布,2006年将在学校2005级新生中实行三学期制,与实施学分制、选课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据学校教务处负责同志介绍,实行三学期制后一学分由18学时缩短为16学时,在促进教师改变教学理念的同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培养。短学期的划分不仅可以让学生跨校区、专业、年级选课,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还将使教师的工作量更加饱满,在完成基础课、骨干课的同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在选修课内充分展示,有效地解决了高级职称教师如何完成本科教学的一大难题。同时,教师可以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社会实践,参与国内国际学术研讨,提高素质。与此相配套,吉林大学还将推出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学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后可以自主选择在3至6年内完成本科学业。

财务改革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走上正规。依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效率优先”的财务管理原则,学校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和科学理财,加强财经安全监督,完善了防范财经风险的制度和机制,并在全校范围内强化了勤俭办学的意识。学校还出台了《吉林大学经济责任制暂行规定》,加大了学生欠费的催缴力度,取得明显效果。

……

改革是为了发展,当改革彩虹满天时,发展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吉林大学很自豪地宣布:向“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