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汽车出口:破冰之后

2006-09-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破冰之旅

8月1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葛志荣郑重地将一块“金字招牌”――“进出口商品免验证书”,交到了郑州宇通集团总裁汤玉祥手上,并举行了隆重、壮观的“破冰仪式”。中国汽车行业出口免验取得“零突破”。

据介绍,

我国“出口免验”的资格审查标准完全和国际接轨,申请免验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必须有良好的质量信誉,出口检验合格率连续3年以上达到百分之百,产品质量必须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进出口商品免验办法》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重点体现在其附件之一――《进出口商品免验审查条件》中。《进出口商品免验审查条件》共包括六大项、78条要求,主要用于对申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场审查,虽然它的制定参照了ISO/DIS9000:2000标准,但许多早已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的企业却被这六大项、78条要求挡在了“出口免验”的大门之外。

有一个数字,可以用来说明“出口免验”证书的含金量――我国正式实施进出口免验制度已经超过10年,但目前拥有这一证书的企业只有40家左右,千万不要小看这支由海尔、康佳、新飞等组成的“小部队”,他们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在各自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能量。而赋予它们这种能量的,却是一个几乎被企业说“烂”却不一定得到深刻理解的词汇――“质量”。

而质量,正是中国汽车出口的软肋。

现实之忧

从2004年四季度开始,中国汽车出口迎来了第一次全面“爆发”。2005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也首次超过进口量。去年也是中国客车出口的“发力”年,全年共出口客车6000多辆。

然而,出口量和出口额的迅速增长并不能掩盖中国汽车业整体出口存在的严重问题:出口秩序混乱,“零星”出口现象大量存在,国内汽车厂商在海外市场的低价竞争、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一些企业不注重售后服务和零配件供应的行为已经开始影响到“中国汽车”的整体声誉,涉及中国汽车行业的反倾销案件有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2005年,我国整车出口企业达1025家,其中年出口量不足10辆的超过600家,有160家企业甚至一年仅出口了一辆汽车。此前的许多事实早已证明,低价出口、恶性竞争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目前,中国汽车出口的五低格局――低端市场、低档车、低价格、低利润、低质量的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改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指出,“目前无论是在轿车、客车还是卡车领域,我国的产品质量与日本、韩国的产品比较,都有一定的差距。一定要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控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认为,中国汽车出口战略实施的核心是产品质量。“本田的成功与三菱的失败以及我国汽车企业失败的案例都告诉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应具有质量战略意识,对于出口的产品来讲,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

远航之路

宇通的破冰之旅无疑为汽车企业如何提高质量提供了一个良好借鉴。据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周建安介绍,一直以来,宇通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的提升,拥有客车行业首家博士后工作站和行业惟一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每年投入销售额的4%用做研发费用,用于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人士透露,目前还有三家汽车企业正在积极做准备,申请出口免检,努力提升质量取得出口优势已成为优秀企业的共识。

商务部机电和产业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张骥日前表示,在我国所有出口大类商品中,汽车产品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商品。为了实现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国家将在10个方面加大政策措施支持汽车产品出口,包括提高我国汽车出口准入门槛,规范出口秩序,主要措施是对汽车生产企业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和对出口经营企业实行生产企业授权管理。

业内人士估计,这一政策实施后,将有25%的出口经营企业被淘汰出局。联想到宇通获得国家“出口免验”证书,可以想见,在中国汽车出口大潮还未到来的时候,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准备从“扶优”和“限劣”两个角度入手,打出一连串政策“组合拳”,为中国汽车健康发展、走向世界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