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巧若石(图)

2006-09-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醒龙 我有话说

时下,只要踏上旅途,便不难看到道路两旁,都有各地有意安排的地方名产。广东省英德市,当地出产一种名为英石的观赏石,在男男女女所说的活灵活现外,还有着相当古老的佐证。苏东坡当年两过此地,只为会一

会那块名为九华的美石,头一回因为在贬谪途中,虽然见得了,有心无力带不走;后一回倒是拨云见日了,却又遗憾心仪的美石遍寻不得,纵然有雄文华章相伴,也免不了丢魂落魄,于旅途中撒手仙去。再有当年的米芾,宁肯得罪朝廷宠臣,也决不放弃一块现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英石。说起这些当然是一种扬眉吐气,可英德人还是很委屈――由于一部《水浒》而在民间话语中变得赫赫有名的生辰纲中,英石占了相当部分。毕竟山高水远险阻重重,一有变故,偌大一块石头肯定会在民夫们的亡命途中第一个被抛弃。英德人在乎的不是自己的石头被人拿去了,无论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还是浪荡学子布衣平民,石头不分大小,人众不辨贵贱,只要是拿走石头的,都会受到他们的欢迎。让他们觉得抱屈的是,好好的英石,大大的英石,只是因为身在苏杭,便被活生生地改了名分,成了本与太湖一点也不相干的“太湖石”,好似往日的良家女子,只要流落秦淮河上,便一定得改头换面,用那些芳芳、香香、翠翠、柳柳的称谓作为名字。

好山好水的英德,正是将人世间的稀奇,应在了天造地设的石头上。所以他们才为从来都是身外之物的名谓,毫不含糊地较真!踏上英德地界,眼皮一眨,就能见一块雄奇俊异的大石头,立在街头,是为街景;立在庭院,是为家景,立在旷野,是为风景。而那些立在路旁的石头,如果是形单影只的,还可以一眼望去,喜欢了就多看几下,审美疲劳了,也不必往心里去,熟视无睹就行,就像沙漠戈壁上的风,那小小的就当成大漠孤烟直。可是若让人惊心动魄的沙暴骤然疯狂起来,只能呆在如蜗牛般前行的汽车里时,就唯有任它们呼啸在车窗外了。那天在英德就是这样,汽车三弯两绕后,猛然间发现,公路两旁雄立着望不到边的、森林一样的奇石,简直是铺天盖地而来,心中的感觉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重重叠叠前的美轮美奂,那鬼斧神工下的酣畅精妙,那无以复加后的旷世奇葩,想形象的尽可以在其中形象,要抽象的尽可以于其中抽象。现实主义也好,现代主义也罢,艺术的林林总总,不仅全都可以在自然天成的此地寻觅到,坦率地说,就算是那些名声显赫的著名雕塑作品,对照之下,也会相形见绌。这许许多多的奇石,仿佛是昨日撒下的种子,趁着淅淅沥沥的春雨破土而出,一夜之间就能长大成形了。前人曾经有过定义,好的英石应该具备瘦、皱、漏、透,四大特征缺一不可。如今的审美者不再受此局限,山野滴露,顽石穿心,细流涓涓,溶岩洗石。英石的漏与透想改也改不了,唯一的瘦,有二的皱,如今的选择就可以不同了。新发现的种种柔软舒曼,新崛起的种种婀娜丰姿,新流行的种种绚丽妩媚,正如英德不再因三江总汇而继续以舟楫代步,新建的京珠高速公路,和也快成为传统的京广铁路,天天都在沿线播洒新气象,古老的英石哪能不因之心动!

但凡山好水好的地方,一定要出一些稀奇事情。光有山不行,光有水也不行,上天宠物非得两样聚齐了,位于岭南的英德就是如此。旷古以来,英石之奇都是为了给人看和玩,但我忽发奇想:以英石的四大特征来评判,当年苏东坡可以泛舟穿行的碧落洞,不就是一块巨大到不能再大的奇石吗?如此,对英石的观赏就会多一个角度。那种只从外部相看的用不着说了,当我们舍身投入到各式各样如碧落洞一样的岩体之中,一边仰人鼻息,一边仰天长啸,体会那些被浊流放大的大岭之漏与峭壁之透,何尝不是一种从内部获得的洞察。至于那两座庞大的现代水泥工厂,仍然是事关英德之石的一种展望,那是用梦想来观赏,它所看到的只能是三江之上每一条细流的未来,以及细流之畔一方水土的未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