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

2006-09-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通讯员 张瑾 我有话说

在全国汽车产业界,合肥工业大学的名字十分响亮:所有汽车生产企业中,家家都有合肥工大的毕业生。二汽、江淮、奇瑞……一家家大型汽车企业的“掌门人”,出自于合肥工大的汽车专业。由此,业内人士经常半是调侃半是羡慕地称之为“(合)肥(工)大系”。

探询成就“肥大系”的奥妙,一个共同的答案是:在母校学习时,

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教学传统,“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培养目标和从进校到毕业不断线的实习实践,让学生逐步形成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合肥工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普遍能够很快进入状态,适应新的环境。

办学之道彰显鲜明特色

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合肥工业大学,伴随着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合肥工大一直把服务经济建设作为办学的方向,并通过准确定位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大学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最终只能取决于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没有特色就没有生机与活力,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没有希望和未来。”这是合肥工大在61年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总结。在单纯工科结构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合肥工大把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扩展到生产和科研相结合,针对生产实际、科研实际开展教学,现在声名赫赫的汽车专业就诞生在共和国最需要汽车人才的50年代,是新中国最早开办这个专业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之一;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合肥工大由单一的工科类向工、理、文、管类发展,在国内较早提出“工科大学办理科”,理工结合、强化工科专业的数理基础;在国内率先创办了加强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机械设计专业和融合机械、电子技术的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实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和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合肥工大不断深化工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在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定位前提下,明确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突出“三力”特色的本科教育,成为合肥工大新世纪的主流教育理念!

育人之道在于激活潜能

如何能够实现“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目标,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特色人才?先进的理念形成之后,合肥工大开始了对育人之道的不懈探索。

“育人之道在于激活学生成才的潜能。”总结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合肥工大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单纯靠教不行,关键在于要“以生为本”,让学生自觉地“学”和主动地“练”。在这样的原则下,合肥工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创业精神培养,科学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在弹性学制、选课制、重修制和免修、免听制等学籍管理方面采取了更为灵活、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措施,并在优秀学生校内转专业、学生选教等方面进行了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改革。学生入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做到“四个自由”,即自由选择学习年限,自由选择学习课程,自由选择教师和部分自由地选择专业。

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合肥工大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修订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由公共通识课程、学科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包括课外“综合创新实践”等培养环节的素质教育等构成的课程体系。在新的体系中,学生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开出的总学分分别达到应修学分的1.5倍以上,各专业选修课的比例达到25%~30%。在教学中,学校积极推行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讨论启发式、交互讨论式和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在全校各个学院、专业迅速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成才之道重在知行合一

在合肥工大的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有一条先进的啤酒生产线,学生不仅可以在此了解啤酒生产的成套设备和管路流程,真实感受工业化生产氛围,还可以研究开发新型啤酒、果酒、清酒,探索新的工艺条件。在合肥工大,学机械的学生可以在先进设备上“享受”传承式教学,一位老师带3名同学,手把手进行教学辅导,彻底改变了过去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只动口不动手的模式,毕业前就能拿到劳动部统一印发的数控技术等级证书;学计算机的同学可以经常在“通信电子综合实验平台”上自行设计方案、自行搭接电路,进行实习实训……

“成才之道重在知行合一。”合肥工大把实践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大力推进开放式实验教学。同时,大力加强实验室和先进实验平台建设,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教育部“水平评估”的优秀标准要求;实验开出率和实验室开放率达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达80%以上,保证了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高。近五年来,学校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达2.2亿元。学校现有面向本科生的各类实验室、培训中心、科研基地128个。至2005年底,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0000多台,总价值2.34亿元,生均约9000元。

在合肥工大,面向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实验物理、电工电子、基础化学等12个基础实验室,实现了1人1组的实验教学要求;科研项目中的最新成果会很快成为学生实验教学的仪器和内容,力学实验室结合“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课题,以组合板式支撑结构为模型,成功研制出具有特色的“组合梁实验装置”;学生有机会和教师、实验人员一起自行研制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已经自制仪器设备近150种、500多台套,覆盖了机械、材料、测控技术、物理、化工、能源等8个学科。学校工业培训中心拥有国内一流设备,同时可容纳1100余人进行工程训练和创新设计。合肥工大还成立了安徽省首家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4批23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其中8个项目通过技术入股、注册公司等方式成功进入市场。

让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使合肥工大的毕业生以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而著称,受到社会的欢迎。不仅在汽车界“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全校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哲学8个学科门类63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3%以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