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味“贪新求洋”

2006-09-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编辑部:

过去的中小学课堂上,有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劳作课、有亲近大自然的远足郊游、有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写毛笔字、有自由安排的体育活动......现在这些都到哪里去了?日前,福

建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宣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座谈会,不少上了些年纪的与会人士回忆起他们的孩提时代,对当年的这些课堂情形记忆犹新。如今,这些令他们终生受益的教育传统,已成了学校里难得一见的“老古董”。有关人士不禁呼吁: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形式和内容不可一味“贪新求洋”,那些过去中小学课堂里的优秀教育传统不能丢。

座谈会上,有关部门领导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贯彻新《义务教育法》特别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现在小学里都开设了哪些课程?”有代表这样询问。“语文、数学、自然、体育、音乐、美术、英语、计算机、思想品德……”这位领导细细数来。“过去有劳作课,现在的课堂上恐怕找不到了。”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贤模插话道。

随后,黄贤模动情地回忆起当年自己上劳作课的情形:有时是用火柴盒做一件家具,既简单又锻炼想象力。“现在书店里也卖一些纸手工材料,但都太复杂了,小孩拿回家根本做不了,只好要家长代劳。问题是,有的制作说明大人看了半天都搞不明白,这哪能培养孩子动手的兴趣,我看只会扫孩子的兴,让他们再也没有动手的愿望了。”

黄贤模的一番话引起了会场上不少人的共鸣。“以前上小学时每天要写毛笔字,小楷60个字,大楷6个字,既是对中国文化的熏陶,还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和毅力。现在甭说孩子,有些老师的板书都写不端正。不少孩子恐怕连毛笔都没见过。”“我上中学的那会儿,每天的第四节课是自由活动,我们都去操场上打篮球。”“现在的孩子哪有这样的好事,过去上学作业从不用带回家,在课堂上就完成了。现在我的小孙子每天晚上做作业要做到10点以后,压力比大人还大,真是令人心疼。”

与会代表们就此谈到了目前学校里出现的一种现象:现在要求中小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于是许多学校动不动要“创新”,开口闭口要与国际“接轨”,一味“贪新求洋”。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带不来真正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要义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过去有一些很好的教育传统,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效果显著,令人终生受益,这些好的教育传统不能丢掉、也不应丢掉。

本报记者 高建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