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戈壁滩上的政治教导员

2006-09-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胡其峰 温庆生 我有话说

我是高山一座

还是碎石一颗

黄昏中的迷茫

风雨中的思索

……

很渺小

在地球上找不到自己的坐标

我也伟大

因为我溶入了宏伟的事业

――《感悟生活》(作者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原发测站站长崔吉俊)

“历尽千难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那就是各级政治指导员、教导员。为撑起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的摩天大厦,他们长年默默工作,像一颗颗极富粘合力的混凝土石子,牢牢奠定了这座大厦坚实的地基。他们讲述的故事和他们自身的故事,都同样精彩。

望着缓缓上升的箭船,陈修东和战友们没有欢呼雀跃,但是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他们说,执行那么多次任务,这是唯一的一次愧疚的泪水……

2000年12月31日,正当神舟2号飞船发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际。这天下午3时30分,地面设备营一中队政治副指导员陈修东接到一个紧急电话:由于活动发射平台误启动,平台向前移动40cm,火箭与厂房工作平台受到严重挤压。

这一消息把所有人的心都震碎了,霎那间给大家日夜期盼的梦想罩上了一层阴影。难以想象而且无法接受的事实,无情地摆在了全体参试人员面前。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叫吴弘,是当时的转运指挥,由于受母亲去世痛苦的影响,他擅自简化工作程序和内容,成为发生此次责任事故的根本原因。

如今已担任发射测试站勤务营副教导员的陈修东现在谈起当时的情形,依然沉甸甸的:“那几天的日子,一般人真是无法想象。作为副指导员的我,必须顶住各方面压力,首先要保证参试人员,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情绪。当时,各级领导给予了莫大的宽容,中心领导和站长、政委纷纷下到中队给我们减压,而我们当时想得最多的还是怎么把损失降到最低。”

挫折并没有把陈修东和他的战友们压垮。“当时,我们深深知道:我们不能再输了!再输,就会真正成为历史的罪人。”

顾不上连续作战的疲劳,一中队的指战员积极配合火箭、飞船的吊装分解工作。事故第4天,航天专家拿出可靠的技术鉴定,受损的火箭箭体不影响正常发射。

2001年1月5日,船箭组合体正常转往发射区。1月10日凌晨,随着一串短促有力的“口令”,乳白色的火箭底部喷出桔红色的火焰,神舟2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望着缓缓上升的箭船,陈修东和战友们没有欢呼雀跃,但是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他们说,执行那么多次任务,这是唯一的一次愧疚的泪水……

熟悉易显树的人都知道,如今他有一乐事:没事就拿手机贴耳朵边上,听录在里面的尚不满周岁女儿的呀呀学语声。说起这个闺女的出生,可费了劲了

气象保障在航天发射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易显树担任副教导员的发测站气象台,任务就是采集和传输发射场日常气象信息数据,并为航天发射任务实时提供地面及高空30km以内的气象数据保障。这些数据通过中心局域网,传输到技术部气象室,再经过技术人员的分析处理,为确定火箭、飞船、卫星的转运、对接、发射时间提供决策依据。

说起气象台工作的艰辛,易显树给记者讲了个故事。2005年10月12日,当大家还沉浸在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中时,气象台5名同志却背上行囊,带上仪器、设备向大漠深处的37号副着陆场进军。10月的戈壁滩,已经寒风袭人。为了确保“神六”顺利返航,他们的任务是采集处理0―300米高度的空中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5个人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还要存放仪器,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他们坚持每天凌晨一点起床,直到东方出现鱼肚白时才收起仪器,再对所采集的气象数据进行判读、处理。5个人在那一蹲就是七天,喝的是带咸味的水,吃的是方便面、榨菜。几天下来每个人的手全部裂开了口子,手背上渗出缕缕鲜血;但是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确保“神六”成功返航。

熟悉易显树的人都知道,如今他有一乐事:没事就拿手机贴耳朵边上,听录在里面的尚不满周岁女儿的呀呀学语声。说起这个闺女的出生,可费了劲了。去年8月底,怀孕8个多月的爱人在老家患了孕期搔痒症住院,经常整夜整夜睡不着,一个人半夜起来在楼道里来回不停地走啊走。几天下来,全身皮肤没一处是好的。孕妇心情越来越坏,多次打电话催易显树赶紧回去。

“当时正是任务的紧张期,两颗卫星、一艘飞船同时展开,根本就回不去,也不可能回去!尽管自己讲了一大堆理由,爱人就是不听,有一次在电话里跟我急眼了:回不回你自己看着办,反正我要提前剖,签字我自己签,如果你不回,小孩出生后不跟你姓,咱俩离婚!啪,电话挂了!接下来,整整7天不接我的电话。”说起当时的情形,易显树现在还觉得冤。

直到“神六”成功发射并回收后,易显树才请假回了趟家。到家第二天,爱人就做了剖腹产,不省心的女儿提前22天出生了。

“最近,我把手术后的父亲接来了部队,让从未出过远门的老人看看儿子工作的地方。我想,在他为数不多的日子里尽一点做儿女的孝心……”说到这儿,一直平静的铮铮男儿邓先云红了眼圈

“记得读高二的时候,那时脑子里全是美好的理想。我们班主任上课时给我们讲他在航天发射部队当兵时的许多故事,特别是当他讲到自己是一名给卫星站岗执勤的警卫战士的时候,我特羡慕,就想,如果今后有机会,我也想到发射卫星的部队去当兵,去当一名守卫卫星的警卫战士。高中毕业后,我参军入伍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部。没曾想,新兵的训练生活,除了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单调的精神生活外,看到的只有一片片茫茫戈壁和刮风时满天飞舞的黄沙,想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我的心当时就有些凉了。但是,当我看到高耸云端的发射塔架,听到中心艰苦创业、铸造辉煌成就的发展历史时,又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特别是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使我们中心走向了世界,我觉得在发射测试站当兵是我一生的荣耀。”

讲这番话的是发射测试站厂房设备营副教导员邓先云。厂房设备营从事的是科研试验任务中的吊装、配电、空调、配气、通信和警卫等技术勤务保障工作。作为技术保障单位,他们虽然不能像一线技术人员那样,直接跟高技术打交道,有的甚至做的是后勤保障等“二线”工作。但他们深深懂得,没有“二线”,同样没有各种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

邓先云给记者讲了个“吊装绝技”的故事。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锻炼操作手的稳钩功夫和指挥与操作手之间的默契配合,保证吊装时定位准确、分毫不差,确保产品的绝对安全,他们把焊条挂在5米的高空,练就了一身在3分钟内将焊条一次性插入啤酒瓶的“绝活”。训练时,指挥和操作手要把啤酒瓶、焊条和参照物三点定出一条直线,并要长时间观察和摸索经验,由于定点一个地方时间太长,指挥常常是眼睛发胀、酸痛、流泪。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至无数遍……

“今年5月,我父亲被查出胃癌晚期,需要立即做手术。4岁的时候,母亲因心脏病离我们而去,留下父亲孤身一人把我们姐弟仨抚养大。眼看着子女长大成人,而且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日子好过了,父亲却得了这样的病。当兵14年,我除了每年寄点钱回家表示孝心外,很少有尽孝的机会。接到父亲病重的消息后,正值任务高峰期,不能立即回家。我只好委托在家的妻子先把父亲安顿在医院。手术期间,妻子既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不满3岁的女儿,吃了许多苦。最近,我把手术后的父亲接来了部队,让从未出过远门的老人看看儿子工作的地方。我想,在他为数不多的日子里尽一点做儿女的孝心……”说到这儿,一直平静的铮铮男儿邓先云红了眼圈。

这就是戈壁滩上的政治教导员,他们有泪,有爱,更有对祖国、对事业的忠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