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乐在乡间小路行

2006-09-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我有话说
李元昌的名字在吉林省是个符号,一个扎扎实实的农村教师的符号、一个倾心农村教学研究的教研员的符号,一个身患绝症而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的符号。

这个符号前有很多定语――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

、省管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吉林省竭诚奉献农村教育事业的好教研员。面对这些定语,李元昌这样讲述历程:

独善其身的农村教师

从1979年大学毕业至今,我拒绝了进城、当官、当大学教授的无数诱惑。毕业分配时我在志愿书上写的是“回本县本公社本大队工作”。分到县师范学校,我又和一位同学调换了,回到了家乡榆树县秀水乡当民办教师。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可以忍受艰苦的条件却不能眼看着农村教学水平一年年的低级重复。1985年我申请了吉林省教育学院的语文教学改革课题。我把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来对待来培养,把在校学习看成是投身当地和社会经济建设前的练兵阶段。

从1985年到1998年,我共进行了4个轮次13年的探索。我提出了“三小三大”的核心理念,即学校教育是小学校,学生未来生活的社会空间是他们自我发展的大学校;学校课堂是小课堂,当地广阔的农村生活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大课堂;学校课本是小课本,他们的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科学实践是终生阅读的无字大课本。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由“三小”向“三大”过渡,为学生未来在“三大”发展奠定基础。

兼济农村教学的教研员

我以为我这辈子都不会离开那个离县城要走好几百里路的家乡了,没想到,1999年我调到了省教育学院做初中语文教研员。因为我那年被确诊为非何金氏淋巴瘤,是癌。手术后又连续做了6个疗程的化疗。领导照顾我。

研究点什么?我来自农村,知道农村教师对事业有多少渴望多少遗憾。他们由于经费、路途等原因得不到再培训,更由于一个学科往往只有一个老师、甚至一个老师要兼几门课而无法开展业务交流。如何解决?终于,我在地处偏僻的露水河林业局一中首创了教研教改基地,以这所中学为核心,辐射周边11所中学进行校际联合教研,使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得到培训。

接下来,我把眼光投向了城市名校。我联系了吉大附中、长春52中等学校建立起“农村教师城市培训基地”,免费接待农村中学教师听课、培训,目前已有300多名农村教师得到了这种培训。我又组织名师送课下乡,仅吉大附中3年来就送课十几次,300多人次的送课教师培训农村教师1500多人。

从未停止奉献的共产党员

很多人说我很苦。因为在1995年一年我失去了女儿、哥哥和岳父,妻子因此精神失常过,自己又得了癌症。但是,这都是我个人的事情,我怎能让这些成为停止事业的理由?我是名党员。党照顾我,手术、化疗的费用都是组织解决的。

在将近7年的时间里,我每年至少3个月时间工作在农村,跑遍了全省80%的县乡中学。仅露水河林业局一中,就跑了14次。我还到全省各地农村学校作报告达60多次,宣传课改。

我家里很清贫,得病欠下的债直到最近才在组织的帮助下还完。但是为了农村教育我愿倾己所有。1997年,我获得香港孺子牛金球奖,拿出10万奖金中的6万元,交给中小学教师奖励基金会,专项奖励教改工作突出的农村教师。1998年,我拿出3000元,奖励两位搞教改的农村教师。2000年和2003年,我又凑出一万元给两所学校解决了办公设备。我想,人的身上应该有钱买不到的东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