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改革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素质教育

2006-09-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 我有话说
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家喻户晓,但是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停留在口号上,不能得到切实的落实。我和许多校长、老师讨论过,为什么推行素质教育如此困难?许多校长和老师都反映,主要是存在着考试竞争的压力。有些老师甚至认为,高考是指挥棒,不取消高考就难以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现在选拔人才的方法只有考试
一途。作为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考试中胜人一筹,获得高考的成功。每一个校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更多地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因此,只要有考试存在,就会有应试教育的存在。但是,在中国的国情下,考试是取消不了的,高考更不能随意取消。这是大家都明白的。因此,需要研究一种途径,恰当地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核的关系。也就是说,考试评价制度需要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市黄城根小学时,精辟地论述了素质教育与考核的关系,而且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思路。他说: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他还详细地解释了什么叫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总理的这些意见非常有针对性、现实性。可以看出,这不是总理即时发表的意见,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来的。总理非常关心教育问题,最近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听取专家和第一线教师的意见。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座谈会。总理对教育的重视和研究的深入,使我们与会的同志都为之十分感动。可见,总理在黄城根小学的讲话切中当前教育问题的要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总理的讲话,领会总理讲话的精神,改革考试和评估制度,就能找出一条推进素质教育的出路。

素质教育与考核是不矛盾的。素质教育是目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考核是方法,是考核人才有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评价人才的方法。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因此,考核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在之所以产生矛盾,是考核的方法过于单一、过于功利,把考试当成了目的。教育有了二个目的,当然就产生了矛盾。考核确实也起到指挥棒的作用,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就变成反客为主,把目的和方法颠倒过来了。因此,现在的问题是要摆正考核的地位,改进考核的方法,使它真正发挥检查、督促、评价、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

总理明确提出,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考核的规律,体现了考核是为素质教育,为培养人才这个目的服务的。他对三性的解释,又具体指明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总理讲,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人的素质是综合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因此考核也应该有综合性,既考核学生的用脑的能力,又应考核他动手的能力。总理讲,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考核也要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内容,不能只考知识,不顾其他。总理讲,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这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中小学生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曲折,不能凭一时一事来评定学生素质的高低,更不能以一考定终身,需要长期的考察,综合地评定。

怎样落实总理的指示?首先还是要从认识入手,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总理的精辟讲话,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和考核的关系,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即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考核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决不能颠倒过来,把考核,特别是考试作为目的。

其次要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考核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考核不只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包括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它是检验、督促、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手段。因此,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求学校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改进和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理在黄城根小学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指明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他说,要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推行素质教育,除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了解世界,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因此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培养人才的根本。

第三,要改革考核评价制度。按照总理提出的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来改进现在的考核评价制度。中小学校要重视平时对学生的考核,考核的方式也要多样化。中小学生个体差异很大,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不要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要提倡发展性评价,即重视学生的发展,学生有发展有进步,就是成绩,就值得赞赏,不能只看绝对成绩的高低。要多鼓励学生进步,不要把考核作为逼迫学生的手段。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当前大家最关心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是高考制度如何改革。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取消高考,但认为改革是必要的。改革的方向也应该体现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

我个人有个设想,高校招生能否分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科技含量较低的专业,或者国家急需的专业,不设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只凭中学平时考核的成绩录取,这就可以解放一部分学生;第二个层次是高等职业学校和现行高考第二批第三批录取的本科院校设一次考试,姑且称它为普通水平考试,考试的内容可以是基础性的、全面性的,它可以指挥中学的教学不要向深奥的方面去钻研;第三个层次是全国重点大学的考试,姑且称它为高水平考试,考试的内容要求高一些,可以考得深一些、难一些。高等学校也可以有自主加试一些科目的权力。第二层次的考生,如果考试成绩很好,又想进一步报考重点大学的,在一定的分数线上的可以再报考第三层次高水平考试。同时,录取的时候再结合学生三年的平时成绩,参加社会活动的表现等综合考核成绩。这种分层考试组织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可以避免用一张考卷考所有学生的弊端。如果组织得好,包括对学生平时考核能够跟上,可能会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能更好地选拔人才。国外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国家也都不是一次考试定终身,而是有多次考试的机会,如美国的SAT考试。日本也是在全国统考以后,还有一次各学校的考试,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还要看学生在高中选修学科的情况,为了考察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还要考查学生在中学期间有没有参加过社会公益工作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设想,不一定可行,说出来可以引起大家的讨论。高考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改革需要十分慎重,要经过充分的论证,稳妥地进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