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近考古 发现历史

2006-09-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纪春 我有话说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创造历史、记录历史、认知历史这三项活动,就如同人类自身的繁衍生息一样,成为一代代生生不已的课题。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先人创造的文明,经过自然和人世的风雨沧桑,有的彻底毁灭、荡然无
存,有的掩埋于不知何处的地下,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些残缺不全的历史片断。这就是为什么站在人类之流的这一端,当我们拼命向上回溯,努力想要看清以往时,总是倍感迷惘和困惑的原因了。

考古重新发现了历史,死去的历史因此而复活。每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都会令我们兴奋。然而这一切,却并不能引起我们对于考古学的兴趣。在关注结果的同时,过程却被我们残忍地遗忘了。直到近年来,随着电视、图书等媒体致力于对这门学科的普及介绍宣传工作,特别是一些高品质的历史考古类作品的问世,考古学这门原本不应受人冷遇的学科,才开始焕发出奇特的魅力,从神秘的学术殿堂向普通大众走来。

在目前所见的考古类图书中,中国青年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考古中国》一书,无疑是值得向读者推荐的。喜爱考古的朋友想必对这个书名十分熟悉,因为它是在中央电视台同名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从此书已经出版的第一辑来看,它保留和浓缩了电视节目的优点和精华。书中以个案的形式,分别讲述了二十世纪中国考古领域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每一个个案的讲述,都保留了电视节目逼真模拟考古现场、准确再现考古过程的动态形象风格,给人以亲临其境、亲历其事的突出感觉。大量精美的彩页插图,深入浅出的文字解说,严谨扎实的学术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图文并茂而无华而不实之病,别开生面而无哗众取宠之嫌,生动有趣而无空泛肤浅之弊,这就是我初步翻阅之后对它的印象。这种印象是否正确,还是由读者去评断吧。我想就此谈一谈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实际上涉及到考古和历史两个方面,正像书名所揭示的那样,不仅在讲述考古,也在讲述中国。

历史学是一门以史料的诠释和运用为基础的科学。史料有传世的史料和湮没的史料,有文字形态的史料和实物形态的史料,传世的史料多为文字形态的,湮没的史料多为实物形态的。而考古学作为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其最大的意义即在于将那些湮没在地下的实物史料发掘出来,以弥补传世的文献资料的不足。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的蓬勃发展,无疑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历史研究单纯依赖传世文献的尴尬和无奈。王国维先生率先提出“二重证据法”,主张以地下出土之文物资料与传世的文献记载相印证,并依据考古学的成果,在中国古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突破。时至今日,考古学在中国古史研究领域的作用日益显著,几乎考古学上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会引起中国古史研究的飞跃性发展和实质性突破。而上世纪末开始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若没有二十世纪大量考古发现的成果作基础,简直就不啻于痴人说梦。本书虽然不是阐释和论证考古学与历史学关系的专门性的理论著作,但是它依据一次次重大考古发现对中国历史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求证、揭秘和钩沉,仍然可以使我们深切地感受这一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