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展高等职教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006-10-1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去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

我国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现在,我国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在规模上已经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政策体制、社会观念和内涵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前不久,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受教育部委托举办的“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探求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上,专家学者就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本报编辑部特选摘他们的部分观点刊出,以飨读者。

 

背景:从1998年到2005年底,高职高专的招生数增加了4倍,从54万人增长到268万人;在校生数增加了5倍,从117万人增长到713万人。2005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学校数为1091所,其中高职院校921所。此外,还有600余所普通本科学校举办高职高专教育。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高专学校的格局。全国普通高职高专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普通高校的60.8%、53%和43%,规模上已经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是社会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高职的就业还不令人满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的认识和观念、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体制等因素制约了高职的发展;就业准入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就业过程中的歧视性政策、学生毕业之后的待遇相对较低也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

内部因素: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财政投入有限,大部分学校主要靠学费办学,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经费更困难;教师队伍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要,数量不足,培养渠道不完善;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实训基地建设还未完全到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在更深入、更广泛的程度上进行较全面的革新。(朱振国整理

 

克服战术与战略的矛盾

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上,有过两次发展的大好时机。第一次是民国初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有比较快的发展,当时列强忙着打仗去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放松。中国民族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需要初级职业技术人才,大量劳动力型的人才。第二次就是现在。中国在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提高较快,这时需要更多的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所以,职业教育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是正确的:

――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到“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加强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地位。

――提出增长指标:“十一五”期间培养高职生1100万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半数以上。

――指明发展道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尤其提出要依靠企业、发挥行业作用等。

但是困惑犹存:国家在实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术上却与前面所说的正确的战略相矛盾,政策明显不配套。例如:低投入,高收费;招生录取,先本后专;录用人才,学历划线;院校地位,本正专副。

在招生录取中,为何本科先录取,然后才高职呢,就因为本科比高职要高,这个思想本来是老百姓的、社会上的旧思想,但是现在的招生制度,把这个思想制度化了。我们的社会用人单位,尤其是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都是要本科毕业生,高职的免谈。

战略目标是通过战术措施来实现的,如果战术同战略不配套,甚至相矛盾,战略目标就被架空,难以实现。

中国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数量增长上来说,继续看好;从质量提高上说,未可乐观。

因此,高职质量提高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是不是就是专升本?

(二)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标准是什么?是理论?是知识?还是技能?

(三)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是一技之长?还是全面发展?

我们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跟生活水平,还没有都进入到了高科技时代。我们的经济并不是技术密集型的,大量的还是劳动密集型的。所以,我们现在不光是中职、高职,甚至初职都需要。但也不能一刀切地不许升本。有一些高科技的专业、或者有一些已经具备了本科办学水平的学校是可以考虑允许少量的专业“升本”,“升本”之后,仍然是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必须要建立职业技术教育的独立体系来解决这个学制问题。

高职教育是培养一技之长的学生,还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大学要进行素质教育,高职要不要进行素质教育?

今天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应有所要求。只讲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是不对的。我们既要培养一个职业技术人才,更要培养一个公民。人才不能够只是工匠。当然,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有其特殊性,也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做法。

高职教育应当突出特色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书记、教授唐永泽

“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其内涵要义是服务社会、服务平民,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手脑联动、做学合一。

至目前,学界一般都将“手脑并用”作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实,研读黄炎培先生的“手脑并用”并非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方法论原则,它首先是关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的重要范畴,只是在最次之的层面上才是一项教学方法论原则。

“手脑并用”职教思想是当代国人创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的历史源头。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源头何在?我认为,黄炎培先生率先倡导并亲身付诸实践的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以及他在实践中形成职教理念和整个职业教育思想,正是当代国人创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历史源头。

以服务人民大众为目的的“手脑并用”职教思想精髓,符合民众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黄炎培当年提出“手脑并用”职教主张,思想基础是“劳工神圣”、“双手万能”、“职业神圣”、“职业平等”,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平民的生计(就业)问题。如今,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高移了,而几千年积淀形成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的旧观念还不可能一下子清除,而社会可供的“仕”岗位、“劳心者”只能是相对的极少数,在这种情况下,广泛普及“手脑并用”的职业教育观,大力发展“手脑并用”的职业教育,对于广大民众的生存发展来说,才是最管用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和阶层的分化,弱势群体的就业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就业和再就业必须依靠”手脑并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路子这个总题,我感到有四个比较重大的问题,需要我们职教界的同行乃至政府和全社会进一步花大力气来研究、试点、解决,依次是: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问题;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教师会不会教的问题;学生爱不爱学的问题。

规避急剧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教授陈解放

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速度之快在我国建国五十多年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堪称空前。

从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来看,这种数量的快速扩张是一种补偿性增长,即在较低的起点上,采取快速、急剧的增长方式,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补偿的性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高等教育的急剧增长有很大的合理性,但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其中之一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下降,即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满足他们所处的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方面变得越来越不适应,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系统内的发展不平衡,造成投资资源的浪费;二是过高的目标和超过能力的许诺使大众对教育的期望过高;三是教育财政预算跟不上教育的投资需要;四是社会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足够的职业岗位,出现失业和人才外流;五是部分学生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急剧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与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目前人们讨论最多的是就业问题,学制、学位和双证书等教育基本制度问题,以及产学合作、课程设置和双师型师资等问题。有调查显示,2004年高校毕业生总供需比为1:0.85,其中研究生的需求依然旺盛,本科生供需基本平衡,高职高专生需求不足,情况不尽人意。

应当关注的是教育增长主要是教育总量的增加,不等于教育发展。

教育发展除了总量增加以外,还包括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基本变化,以及提高个体质量、满足个人学会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教育发展有其内在的整体性的要求,单纯的受教育人数的增长并不完全代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只有教育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即教育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的均衡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才称得上具有社会进步意义。

“小职教观”阻碍职教发展

职华东师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

要建构一个文化是比较难的。谁都知道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好,很多国家学习,学了很长时间,都不太成功,这是文化的东西在里面起作用。文化是什么?我们先不给文化下定义,因为文化的定义很多,我们从文化的结构角度看,它的内核是价值观,看不见摸不着,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潜意识里存在。最外面是制度,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文化一般来讲有三个层次。每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当中,一般的路线是,从价值观到制度到下面的硬件,但也有从器物到制度到观念的。我们也有血的历史教训。从历史来看,中国的现代,鸦片战争以后要强国,刚开始是洋务运动,希望我们能从这方面强大起来。结果甲午战争以后整个洋务运动的成果付诸东流,是封建制度不好。那好,辛亥革命以后把皇帝推翻了,没多久,袁世凯复辟,中国也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近代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把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请来,使中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说明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性。教育的现代化,也是如此。要建构一个文化也是如此。

以前我们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考不上重点高中的,考不上本科院校的,学习、文化程度比较低,学习积极性比较弱,学习能力比较弱的一些学生,在给他短期的或一定时期的教育以后,给他一技之长后就业,是这样一种教育,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是一种弱势群体的教育。现在国际上公认,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全民的教育。为什么是全民教育?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涯发展的任务,你要让生涯发展的最好,都会遵循这样一个路线,不断地学习,更好地就业。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需求。当然,这种教育就是全民教育。所以美国人在解释把职业教育变成全民教育的时候,是将技术教育当作是国家技术立国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应该学。

如前所叙,狭隘职教观或者说小职教观已成为阻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