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拓宽大学生素质教育途径

2006-10-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乔闻钟 我有话说
随着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特征的21世纪的到来,许多高校为自身新闻传播需求,其传播设备、手段、技术不断升级更新与整合,由最初的纸质新闻媒体进入了有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载体相互渗透、兼容、互动、开放的校园一体化系统。这种有着强烈时代特征的校园媒体的运作和管理,不仅为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也为参与校园媒体运作的学生,以及接受新闻作品的学生受众提供着丰富的综合素质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实践锻炼空间。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那是军训刚结束不久,我一直处于情绪低落状态,在茫茫人海中,我似乎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然而,校报中‘学习与生活版’和副刊中‘人生感悟’等等栏目中的内容,使我在仿徨中看到了希望……”。这是一名一年级的新生写在西南科技大学校报第294期《走出大凉山》中的―段话。实际上无论是校报,还是校园广播、电视、校园新闻网络,它们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是潜在的,又是巨大的。

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正确的思想教育人。无论是新闻,还是校报中的副刊作品、广播、电视、网页中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栏目,都必须具备这些功能。

新闻以其用事实说话的诚信要求,新闻报道必然受客观事实的制约,就新闻与事实的相互关系中揭示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使学生传媒工作者们在开展新闻运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的态度;多视觉地对同一新闻事实进行不同主题提炼的训练,也培养了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充满思想性、思辨性的作品在校报、广播、电视、网络以时间差呈立体状态传播时,学生受众也将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获得相关意识的感悟和传递。

打造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学生客观地看待自然、社会的能力,对客观事物具备有效的分析能力,具备应有的探索、创新的意识,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资源保证。

校园内的四大主要新闻媒体中,除了纸质媒体――报纸的采访、写作、编辑出版流程没有太大的变化以外,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的制作,都与当今先进的电子设备与技术有关。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开设了电子传播必修课,不少有新闻专业的高校建成了电子采编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新闻专业计划2006年秋季招生,电子采编实验室已提前建成。可是对于那些非新闻专业的学生传媒工作者,他们只能在学校新闻工作者的指导下,凭着自身的努力和执着钻研相关业务。于是,文科专业的学生自己加紧学习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知识与操作技术;理、工科学生则忙着补充写作、文案设计技巧与人文知识。他们在学到大量专业以外的知识的同时,也更能成为本专业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在不同学科的交融中吸取更多的养分,孕育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滋养着自己探索、创新的智慧;他们有条不紊、充实而愉快地在校园里忙碌着,以自己聪明的才智,奉献给校园受众丰富多样的传媒内容。这些传煤内容以及从他们身上显现的对自然、社会的认知能力及其探索、创新意识呈发散性状态影响着周围的同学。

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素质

新闻的制作过程,对于既要很好的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又要致力于自己喜爱的新闻工作的学生传媒工作者是一种心智、体力和能力的考验,尤其是非新闻专业的学生。初学阶段,学生记者要完成一个新闻作品,从策划、采访到完成往往会经历很多次失败,加上采访的艰辛、与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以及过程中免不了会遭受的冷遇,对他们的良好性格、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都是一种磨炼。通过对本校历年学生记者的调查得知,记者队伍中69%最初只愿动笔不敢开口交谈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变得健谈、能很好地组织口头语言、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35%起初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最后变得开朗;95%以上的学生记者能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对待人和事,对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出现失败、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

大学校园里,独生子女已成为校园的主体人群。他们中,有的家境优越,集千般宠爱于一身,只身离家外出求学途中,碰到一点小问题可能就误以为天快塌下来了;有的学生凡事憋在心里,难得与人沟通,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可能自暴自弃;一些学生家境贫寒,虽然凡事自己都能担待,但是遇到在经济上有过不去的坎儿时,也会因自卑自怜影响自身世界观的形成……。当然,校园的教育管理机构和老师都会针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沟通和引导。但也有一些学生不愿将自己的心事面对面地说给别人听。此时,校报、广播、校园电视台中设置的相关专栏和专访、谈话节目,网络新闻中的相关评论、留言和互动,则能满足学生受众这些方面的心理诉求,为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养育学生审美素质

“新闻工作者的审美发现能力就是看其能不能透过新闻事件的形去把握它的神,新闻工作者的审美发现能力愈高,新闻受众所获得的美的享受就愈高,……而作者本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这种思维修养,从繁杂的现实中发现生活的深层价值,并使生活成为提高自身修养、陶冶情操、丰富本质的一条途径。”正因为如此,新闻媒体运作过程及其结果,显性地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传媒工作者以及学生受众的审美意识和修养。

在上述四大媒体的新闻制作过程中,无论是拍摄照片、摄像的画面选择、画面结构、构图的角度,还是报纸版面设计、标题字号字体的选择使用,电视编辑时对画面、音乐的选择,对抠像软件的使用以及产生的画面效果,都直接考量着参与者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参与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学生,不仅要接受相关形体训练、各类相关认识和基础训练,还有大量美文阅读需要。节目的制作与播出还要求他们发型、衣着得体,言谈举止高雅大方。因此,学生传媒工作者们不仅会多渠道审视、借鉴地方媒体的长处,也会在老师指导下从相关专业书籍中寻找帮助,在不断的实践中检验自己欣赏美、鉴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最后,“报纸的版面夺人眼球”,“广播好听”,“电视好看”,“网络新闻页面让人流连忘返”,无论是认可、赞誉,还是提出的相关意见和批评,都直接体现着学生受众对“美”的认识与取向,是审美意义上的互动。

校园媒体的教育潜力强大

校园新闻媒体在实现自己的传播功能的运作、管理过程中,众多学子年复一年地参与进来与年复一年地流向社会,从事校园新闻传播运作的学生不仅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流动人群,而且是一批批有着很强辐射能量的素质教育典范。通过新闻媒体运作的过程锻炼,不仅提高了广大学子的综合素质,学校也有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这一育人成果:培养出如同新闻专业、甚至比新闻专业学生有着更宽泛知识结构的各类新闻工作者。这些以良好素质教育效应走进社会的复合型人才,也为拓宽毕业生就业、创业范围开辟了新的途径。

通过对本校在校学生传媒工作者的调查以及毕业后的追踪调查,每年大约有4%左右的学生传媒工作者跨专业考上新闻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不包括考上本学科的研究生人数);10%左右的学生记者毕业后进入地方各级新闻媒体机构从事专业工作;不少毕业生工作后不久,便因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很快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几乎是100%的学生记者以及有播音主持经历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同等条件下被优先接纳。

由于历史的原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周济部长所言“面临很大困难”,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挑战在于要协同合作来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变化被看成一个令人兴奋的参与到学习这一大学的主要活动中来的机会,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来,尽我们的最大可能服务于我们的世界。”――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不懈的追求。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高校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培养新时期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建设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