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握高校辅导员多重定位

2006-10-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祥阳 我有话说
2006年9月1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开始施行。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这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新定位,同时也是对辅导员工

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建立健全一套高效顺畅的辅导员工作机制,出色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面前的一项崭新的战略性课题。

一、尊重客观规律,转变工作导向,担当称职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

在这个世纪转接、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的时代,“变革”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此背景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出现了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因素,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一种窘困的被动局面。

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十六号文件,要求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新途径、新举措。辅导员队伍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发挥好其作用,有利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的强化和手臂的延伸,也有利于各方面经验的总结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索。

尊重规律是辅导员工作的立足点。辅导员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和学会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尊重青年成长规律,尊重教育规律。辅导员活跃在校园工作第一线,同时也探索在理论工作第一线。用规律指导工作,再将实践升华为理论,我们的辅导员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才可能一步步迈向新高度。

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是辅导员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忽略管理,服务易衍生放任自流的无序空间;忽略教育,大学育人的功能无从体现。服务则是教育和管理的优化酶,教育和管理应归结为服务,没有服务的教育和管理是干巴巴的,是枯燥的。针对新形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必须由“生产者导向”向“消费者导向”转变,这要求我们树立并巩固服务意识――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服务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服务于党的事业和民族振兴伟业。把服务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具有前瞻意识的青年战略人才的必然选择,是高校学生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展示出新的社会关系下高校育人工作的时代特色。

二、强化战略意识,提升自我素能,争做学生信服的人生导师

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工作环境、不同人生阅历的辅导员怀着同样的目标和信念聚集在同一旗帜下,这对辅导员工作本身是激励,是鼓舞;而对于个体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工作本身,还来自辅导员自我。

首先,辅导员如同其他人一样自身充满了矛盾和疑虑。其次,辅导员自身存在着阅历、知识等方面的很多缺陷。第三,辅导员队伍还与社会和国家的期盼有一定距离。最后,社会转型时期诱惑频出,急功近利看似得便宜,长远谋划得来费功夫,辅导员队伍也面临着这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对辅导员业务和政治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做好人生导师是对辅导员业务要求的新境界。树立高起点意识。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能把自己的工作看轻,看虚;而一定要看重,看实。要能够开阔自身视野,克服短期行为,实现战略发展。树立责任意识。我们要识大体,顾大局,敢挑重担,勇于担纲,这个“纲”对辅导员现阶段工作而言,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纲,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之纲。树立创新意识。敢于为新,是对辅导员队伍的战略要求,要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造性思维,营造创意文化,以创新促工作,以创新促发展。树立整合意识。在尽全力给予学生科学指导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有能力、有办法整合身边、校内外,甚至境内外、国内外的有效资源为我所用。

做好人生导师是对辅导员政治要求的新高度。辅导员应当通过自身不懈努力,使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学生自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发扬和传承爱国主义传统;使学生严格自律,明明德,知荣辱,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挖掘可塑潜质,拓展成长空间,提升自我能力。

青年人对于许多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难免片面和偏激,对于自身以及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也必然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辅导员应当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积极教育他们全面认识国家、民族和社会,全面认识他人和自我,客观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负面现象,客观评价身边的事物,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三、倡导超限沟通,推进平等交流,成为学生信赖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倡导超限沟通,通过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的调整推进平等交流,切实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

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应由理论说教向塑造人格转变。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理解他们,关心他们。要让学生从距离上感到近切,从文化和情感纽带上感到亲切,从生活和思想上感到关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不自外于学生,不自外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

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应由单向灌输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平等交流转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要注重平等性,增强贴近性,提升亲和力。要鼓励学生间朋辈互助,激励自我教育与管理,通过“以人为本、多元辐射、集中影响、超限沟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

辅导员的工作还应注重帮助学生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实践中获取营养,汲取快乐,帮助他们正确定位自己、客观面对社会,特别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正确认识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真正理解并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教育青年懂得珍惜机遇、守护激情,年轻不仅体现在年轮中,更应标定在精神、气质和进取心上,要让青年真正年轻我们的社会才大有希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