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屋山下“电子路”

2006-10-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我有话说
愚公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王屋山下的“电子路”开辟了信息时代电子政务的新天地。

电子政务的“济源模式”

今年9月初,河南省济源市委办公室拟定了关于市领导一周的工作安排,按老的工作流程,要将工作计划打印出来,由专职人员送放到市委书记周春艳的办公桌上,待她

批阅后,再取回、修改,然后打印、下发或电话,通知有关人员和部门。

而今不同了,此时,周春艳在国外,她既不需要远隔重洋的电话汇报,也不需用笔批阅,打开电脑连到互联网上,用自己的“电子密钥”打开在济源电子政务的“办公室”,就轻松顺利完成了批阅。市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见到通过互联网传送回来的批示,在电脑上完成修改,然后轻点鼠标,互联网就把工作计划发送给相关人员和部门。此项工作的承办人、领导阅批时间等信息,则由电子系统自动记录在案。

市委书记周春艳的“国外轻松办公”体验,仅是新电子政务系统之“济源模式”的一个缩影。

节省了近千万元

8镇4乡4个街道办事处、66万人口的济源是个小市,这里因“愚公移山”而著称,因各项事业发展快而引人注目,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的“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调研基地”。去年10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确定在济源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

“如何试到点上?优先建设最经济、最实用的信息服务平台,不搞花架子”。市长段喜中说。

于是,合机构:原来由两个单位分别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合二为一;并资源:原来由于10个部门分别建立的涉农信息资源并为一体,形成了统一的农业政策法规、科技资源和专家资源库,以此为契机,与党员干部现代教育远程信息系统结合,利用网通公司和移动公司遍及全市的网络与信息资源,构建市乡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搞培训:截至目前,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3300余人次接受了信息化基础知识和应用系统操作培训。

济源试点建设,铺设王屋山下的电子路,没新拉一根专线、没新建一个专网,完全基于互联网,仅网络投资就省了662万元,节省一次性投资近千万元。据一位专家估算,一个中等城市若运用了济源市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中所涉及的四个应用系统,一年仅公文印刷、流转费用就能节省数百万元。

以发展促和谐

“济源探索互联网上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只是中国发展电子政务的一小步,带来济源的发展却是一大步”,市委书记周春艳说。济源市于2002年9月19日成立了行政许可便民服务中心,这种“变进多家门办一件事,为进一家门办多件事”的改革,在河南省改革行政审批的浪潮中,并非先行者,却是后来居上者。

窗口式的多个部门集中审批改革,大大方便了群众,济源市并不满足,经过招标,率先设计出行政审批软件,变部门之间你先我后的串行式审批为同时进行的并进式审批,群众不用一个个窗口递审报材料,而是一次提供全相关材料后,就可在承诺的时间到“中心”领取办理结果。

当年后来居上的这一小步,让群众体验到了看得见的方便、快捷、高效,尝到了靠创新求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甜头。全国很多地方都有12345便民热线,济源市则是最早将120急救指挥系统并入便民热线系统的城市。此次打造全新“电子路”,热线系统再次升级,增加了网上转办流程,一个平台就可进行电话、短信、互联网络等多种方式的接入,实现了业务流程、呼叫中心平台、统计功能等方面的提升。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更顺畅、快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