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学生沐浴“文化阳光”

2006-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通讯员 张瑾 我有话说
“以工科为主的专业结构,决定了合肥工大在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上,必须下更大的功夫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着人文光辉的‘文化阳光’沐浴下茁壮成长。”合肥工大校长徐枞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这段话,代表了合肥工大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合肥工大在学校发展的历程中,始终不忘构建先进的校园文化

、科技文化和创新文化。

日常文化重在养成

对学生管理的制度是否科学?管理的方式怎样改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这些问题都是合肥工大计算机和信息学院“年级事务委员会”讨论的内容――在合肥工大,从学校到各个院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正得到有效落实和不断加强。

根据教育规律和新时期大学生思维、行为的特征,合肥工大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开始,合肥工大就对大学生进行细致的“工大文化”教育:新生报到,马上就可以领到《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实用手册》和《合肥工业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一开学,入学教育、校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军训结束走进课堂,“学风建设月”、“基础文明建设月”、“寝室文化建设月”……一项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时刻提醒着学生“上了大学也不能松懈”;以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为目标的“专业导论课”、以学习辅导为目标的“学分制下的大学学习课”、以大学适应和发展为目标的“大学导航”等课程在等待学生的选择。一系列贯穿大学生活全过程的“文化素养工程”,伴随着合肥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在各种学风建设措施影响下,校园内主动学习、勤奋进取的氛围日趋浓厚,同学间互帮互学蔚然成风。2003年以来,合肥工大共有577个学生集体获得省级、校级先进集体称号,共有3025人次获得全国、省级和校级先进个人称号,共有12446人次获得各类奖学金;近三届毕业生当年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分别达到22.34%、21.5%和24.75%,学位授予率分别达到79%、87.9%和89.1%。

文化素质重在熏陶

二炮文工团来了,安徽省歌舞团来了,新疆歌舞团来了,旅美青年钢琴家杨帆来了……一个个表演团体进入合肥工大的校园,不断丰富着“高雅艺术校园行”活动的内涵。在合肥工大,高品位、宽领域、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解决较高的科学素质与薄弱的人文素养的矛盾,是培养高水平人才关键。合肥工大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增加和保障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到2005-2006学年,覆盖全校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类公共选修课已经达到163门,学分设置为12至14个学分,形成了完备的文化课程体系。学校还积极拓展人文文化教育资源,校园内的历史文化遗迹斛兵塘、娘娘池得到修缮和保护,成为学校的“人文地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肥东瑶岗渡江战役前线指挥部旧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包公园、李鸿章故居等17家单位,成为合肥工大长期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同时,合肥工大高度重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除了“高雅艺术校园行”等系列文化活动以外,翡翠湖新生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辩论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服饰美大赛、主持人大赛、舞蹈比赛,丰富和伴随着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按照“活动阵地化、工作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的思路,合肥工大把学生社团作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抓手”,建设的以文化艺术、志愿服务和兴趣爱好等为主题的上百个学生社团组织,覆盖了在校大学生总数的80%,社团活动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创新文化重在建设

在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合肥工大始终致力于创新文化建设,打造富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品牌”。

为营造富有浓郁的学术气息和深厚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氛围,合肥工大把创新能力课程开进课堂,努力创建创新教学体系,规定“综合创新实践”为在校生必修环节,并不得少于2个学分。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定期举办“科技创业论坛”和大学生学术科技节,经常性地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鼓励、支持学生有组织地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领导小组,组织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和“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学校连续18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园文化日益浓厚。

合肥工大注重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做到了场地落实、时间落实、经费落实、指导教师落实。2004年,学校还面向本科生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三年间,累计资助大学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00项。学校把举办教授讲坛作为倡导创新文化的阵地,已经进行的52场报告吸引了学生听众2万多人次。2002年,学校成立了安徽省首家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重点扶持大学生团队创业项目,已累计进驻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达23个,有8个项目通过中心孵化,成功进入市场。

扎实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丰富的创新与实践活动成就了合肥工大学子辉煌的成就。三年来,该校学生在各类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2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100余项,1455人次共获省级以上奖1046项,其中国家级竞赛奖205项,国际级竞赛奖29项。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组在学校召开座谈会时,对合肥工大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和相关做法予以了关注和肯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