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理工大学着力培养“三栖人才”

2006-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上海理工大学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追求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采取多项举措,培育“研究-应用-创业”三栖人才,取得显著成效。

科研导师制

上海理工大学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把开展课外科技

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实行优秀本科生科研导师制,为成绩优异、学有余力的学生配备科研指导老师,帮助他们提早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学校的实验室和科研试验室,自由地通过校园网选择试验项目,以科研项目为中心组成课外科技小组,请求学校为其为其配备经费和指导老师;设立“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和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还打破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壁垒关系,将第二课堂教育纳入课程化建设并实行学分管理,如:设立学生实践创新素质拓展学分;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师科研和大学科技园区项目结合起来;制定免修学分、优先推荐就业等相应的鼓励政策,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了对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整体性推动,上海理工大学从2003年起将“创新学分”列入本科生培养计划。相比该校本科生毕业前必须修完的190至200个学分,尽管“创新学分”只有小小2分,但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如果没有修过这个“创新学分”,将不能获得大学毕业证书。

分层次教学

这几年,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很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一个学生几家要”的情况屡见不鲜,机械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订单甚至排到了2008年。毕业生受欢迎,缘于学校的教学紧跟最新最实用的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紧扣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是上海理工大学倡导的个性化教育的主旨教学模式,通过不断推出的教学改革得以落实;而这种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证。

2002年起,上海理工大学推出“分层次教学”,采用递进班的形式对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分层次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从第一学年的基础课程开始,到专业基础课乃至专业课的学习、实践环节的训练、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自主“择师、择课、择时”,根据“研究型”、“应用型”、“创业型”等职业发展规划实行流动,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不断向更高层次进取。

学校还建立了以选课制和弹性学制为核心、以学习指导为辅助、以教学质量监控为保证、以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模式,强调知识基础之上的能力和素质,强调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发展空间。

在课程设置上,建立了选课制教学资源配置新模式:突出宽厚的通识基础和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设置了通识基础、学科大类基础、专业与专业前沿、实践教学以及跨学科专业选修等五大课程模块;全面实行课程安排及课程层次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设置不同系列课程、同一类型不同学时(层次)课程、同一专业设置若干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选择;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跨专业学习选修课程,获得选修学分。

学校在开设“计算机应用”等6个辅修专业的同时,与复旦大学等10所高校共同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等2个跨校辅修专业。今年起,在本科学生中实行“第二专业”与“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教育。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案,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和较为宽广的理论视野,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奠定了基础。

创业教育

前几天,上海理工大学城建学院任防振、管理学院夏凌云和周雷力、机械学院吴觉士组成的创业团队的项目――创新型膜过滤装置获得2006年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新苗奖。这项国际性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吸引了1182个创业团队参加,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奖,是上海理工大学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成果。

上海理工大学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培养创业型人才要占毕业人数的5%-10%。校长许晓鸣教授认为:成功的创业需要资金、人才和管理,需要储备很多知识和经验。大学的责任就是在培养这类人才上摸索出一套方法,给学生开启创业之门的金钥匙。

学校从低年级学生抓起,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进行《大学生创业长效机制研究》的软课题研究;编写了25万字的《大学生创业学导论》教材,制定了由25个环节内容构成,共计100个学时的《创业培训大纲》,形成了一支成熟的教师队伍;开设了相应的创业课程,邀请有创业经验的人士举办创业讲座;在双休日举办更加系统化、专门化的毕业培训,为那些临近毕业急需创业知识的同学服务,同时也接纳低年级同学参加;抓住毕业设计环节,让其成为学生创业的准备阶段。

学校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今年下半年启动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资助计划,由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每年资助300个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可以自组3人至5人的创业团队,在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体验当“老板”的滋味。大学三年级以上的本科生和所有研究生都可以申报,项目既可是学生原创,也可承接老师的科研成果转化。

目前,学校配套建设的6831平方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已经竣工。它将成为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创造及创业基地。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将建设虚拟制造技术平台、数控制造技术平台、电气自动化技术平台等三个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创业项目服务平台,以高水平的科研技术指导为支撑,配以先进的实验条件和加工设备,为创业学生提供便捷的、完整的、有效的服务,成为科技创业英才的集聚地,科技创业成果的产出地,科技创业带动就业的示范基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