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图:见证测绘事业发展

2006-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周信炎 喻贵银 我有话说

丰富的地图世界

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如今在书店里,甚至在街头报亭,各种地图琳?满目,种类繁多。有专门标示餐饮信息的地图,有专门标示医药信息的地图,甚

至还有专门标示如厕地点的地图。地图的更新也越来越快,有的城市交通图一年更新五六次,有的甚至每隔一两个月就推出新的版本。据统计,我国近年每年公开出版地图2000多种,印数达3亿之多,平均约每四人一册(幅)。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地图出版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数字地图、网络地图已为人们所熟知和使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地图出版事业发展迅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大地图集的出版,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而且为科研教学提供了资料。在国家大地图集(包括普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经济地图集、历史地图集、农业地图集)编制出版方面,1958年我国编制完成自然地图集和普通地图集简本;1981年至1989年,全集八册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陆续出版。1989年至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相继出版。这部地图集是中国自然、经济、社会与历史的完整汇编,也是中国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概括和总结。

在办公室、教室或者一些公共场合,我们经常能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这是我国在普通地理图和普通地图集的编制出版方面最重要的品种之一。国家测绘局先后编制印刷出版了1:250万、1:300万和1:2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1989年,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出版,1996年,1:25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全国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出版。除台湾省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陆续编制地、市、县地图。在普通地图集编制出版方面,197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比较全面反映了中国地理面貌和经济建设成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编制了各种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地图集。

专题地图的编制出版成绩也很喜人,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大型专题地图和图集。其种类主要有地质图、地震图、地貌图、气候图、土壤图、植被图、医学地理图、人口民族图、农业图以及城市图等。其中,197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1981年出版的《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是我国古气候研究的重要成果,得到国际气象学界的高度评价;1988年出版的《中国土壤图集》囊括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土壤调查研究的成果,被中科院评为1988年度十大科研成果之一;1990年出版的《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是世界上第一部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岩石圈研究的里程碑。此外,《中国历史地图集》、《非洲地图集》、《中国自然地理图集》、《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等多部作品广受好评。

在一些办公场所、景点或展览会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模型地图、沙盘地图。这种地图更加形象直观,清晰明了。

全国中小学地理、历史教学地图的编制出版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迄今已基本实现教学地图品种的配套化、系列化和专业化,学科分布由最初的地理、历史扩展到地理、历史、生物、社会、信息技术等。仅中国地图出版社就累计出版了2000余种教学地图,发行20亿册(幅),惠及全国2亿多中小学生。

信息时代的数字地图

许多读者都看过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故宫》。片中显示我国壮丽河山的许多场面,是利用古旧地图数据,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1:25万数字地图和卫星遥感地图制作出的,其可视性与真实感,给观众以极大的震撼。

数字地图不仅可以涵盖远远大于普通地图的信息量,而且应用起来更为便捷高效。这些产品可以互相叠加,又可以生成形式多样的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产品灵活多样、应用面宽广等特点。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测绘界在信息化潮头奋勇搏击。到本世纪初,测绘技术体系实现了从传统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初步形成了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核心、以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线划地图(DLG)为主要产品形式的现代测绘技术服务体系。今年2月建成的我国比例尺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万比例尺数据库,就是一个“4D”产品数据库。事实上,测绘部门已建成多种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

《故宫》应用数字地图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事实上,数字地图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1997年,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中,国家测绘局制作了三峡大江截流的正射影像图,在大江截流前夕将反映三峡枢纽工程的真彩色影像及时送到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手中,使中央和国家领导同志对三峡库区的建设情况一目了然。

对于领导决策和行政管理,对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重大工程建设,仅有数字地图是不够的。建立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使数字地图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今年夏季,重庆市遭遇特大旱灾,多处山林发生火灾。重庆市把刚建成的重庆市三维影像数字地图查询系统用于灭火工作。利用这个系统,轻点鼠标就可以察看全市地理情况,操作者如同身处空中,可从任意角度、距离俯瞰大地。更重要的,它具有分析、量算和查询功能,可直观地进行各种地形地貌分析,为迅速制定科学的灭火方案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好处是更加便捷、高效、科学。国家测绘局积极支持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建设的全国三维电子江河系统,就大大提高了防洪调度决策信息化水平。系统建设使用了多种类、多尺度的数字地图。其中,全国江河三维数字沙盘,形象直观地展示全国立体景观、行政区与省会城市、流域分布,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重要水库、堤防、蓄滞洪区,国家级交通路网等信息;七大江河流域电子江河系统展现了各个流域的地形、水系分布、防洪工程体系、重要城市、铁路、公路等信息;大江大河下游河道以及防洪重点保护区建有局部细节信息的电子沙盘,使防汛决策人员对流域和洪水重点防范区具有直观的认识。

为政府领导决策服务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服务领域之一。国家测绘局联合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和相关省、市,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建设框架的要求,开发的面向电子政务的通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决策软件平台――国务院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系统,是一个典型例子。其中,防灾减灾信息服务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联合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地理信息有机集成水灾、地震和地质灾害等权威数据,为政府领导处理灾情提供宏观决策服务;中国电子地图系统则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行政首脑机关用于经济管理、环境评估、抗灾决策和资源分析的综合性辅助决策工具。

近年来,我国测绘界与社会各界合作,利用数字地图,建立了不计其数的地理信息系统,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测绘服务的方式。

还地图市场一片蓝天

地图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问题地图”就是其中之一。据估算,目前地图市场约有30%被盗版地图所侵占,个别地区单张地图盗版率更是高达90%。这些地图印刷质量较差,标注张冠李戴,错漏百出,误导消费者,严重侵犯了地图编制出版单位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更有甚者,有些地图错绘国界线,影响十分恶劣。网上地图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为维护我国版图的尊严,促进地图市场健康发展,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势在必行。2001年10月,国家测绘局等六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的意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工作。地图市场检查小组在繁华街道,在车站、广场、展览场所,甚至深入商场、书店,开展广泛深入的整顿工作,全国共查处各类地图违法违规案件4800起,没收各类违法违规地图制品147万余件,基本杜绝了带有严重政治性问题的地图,地图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002年12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把加强地图管理、加强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写入了法律。为了规范地图编制出版,国家测绘局制定了《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各地纷纷制定下发有关地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在治标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为进一步增强全民国家版图意识,2005年1月,国家测绘局等八部门联合拟定《关于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的意见》,同时编制《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手册》。《意见》强调,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全国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了地图市场整顿活动,这一年共查处各类地图违法案件5000余起,没收违法地图制品200余万件。

今年,国家测绘局等10部门联合举办了爱我中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国家有关部门把地图市场整顿的重点转到对网上地图的清查,纠正了一大批网站上有问题的地图。与此同时,为方便群众正确使用,国家测绘局还公布了一套网络版地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