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红都”今日的“文教中心”

2006-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通讯员 刘春春 我有话说
地处赣闽交界山区的瑞金,是客家人的聚集地,传统客家文化在这里渊远流长。有“红色故都”之称的瑞金,是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红色中国的文教事业在这里初展风采。

在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瑞金市叶坪乡,一座现代化校园吸引着游人的目光――新华希望小学。70多年前,

这座小学的前身有个响亮的名字:列宁小学。

苏区时期,瑞金的教育事业遵循“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起来”的方针,实行全面的义务教育,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据史料记载,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之前,瑞金境内仅有1所中学,5所小学,学生总数不足3000人,占全部人口比例的1.3%。而1930年至1934年,瑞金苏维埃政府对7-14岁儿童实行免费教育,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实行普及初等教育的壮举,广大城乡普遍设立起列宁小学。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瑞金境内共办起初、高级列宁小学258所,学生1.5万人,教师360名。

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1931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时,便在当时中央政府仅有的“九部一局”中设立了教育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苏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后至红军长征前夕的不足3年时间,中央政府和教育人民委员部相继颁布了《省、县、区、市教育部及各级教育委员会的暂行组织纲要》、《教育行政纲要》、《中小学课程教则大纲》、《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等24个教育法规,从法律上保证了中央苏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曾就读于列宁小学4年级、现仍居住在中央党校前身(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旧址(叶坪乡洋溪村满大屋)的87岁农民刘占茂回忆:“苏区时期瑞金办学形式多样,有红军学校、列宁小学、儿童学校等基本教育,也有夜校、半日学校、业余补习学校等工农业余教育。其中的列宁小学学生入学年龄不限,工农或红军子女可免费入学。列宁小学学制为5年。分前后两期,前期3年后期2年,分全日制和半日制。半日制是专为年龄较大的、需要帮助家庭生产的儿童创立的,属半工半读性质。课程设置主要有国语、算术、游戏(包括唱歌、图画、游戏、体操)等,在校学生小的六七岁,大的十三四岁,基本上都是无钱读书的贫雇农和中农的子女。”

今天,瑞金已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风尚。曾参加过长征的93岁老红军王汝申,离休后一直居住在距瑞金城区100多里的瑞林镇里布村中田小组,抗战时期,组织上决定把他从营长职位提升为团长职位,但他却说自己没有文化,不能胜任这么高的职位而让贤。解放后回到老家,他极其重视瑞金的教育事业,在他85岁之前,每年都会到瑞林、下坝、丁陂等周边4个乡镇12所中学讲述革命故事,并拿出离休生活费3万元在里布小学设立教育基金,以奖励这个学校的品学兼优者。他的孙子王万平,现在还不满30岁,受其爷爷的影响转行当老师。王汝申跟孙子讲:“教书育人,是最高尚的职业。”去年王万平靠工作业绩,被提升为有500多学生的下坝小学校长。王汝申为孙子的进步而高兴,但他又考虑到边远山区教育落后,便跟王万平说:“我就是因为没有文化,不能为党为国家多作贡献,而我们村里的小学目前教育质量不高,还是回里布小学来当校长吧。”王万平被爷爷的话所感动,于是向组织要求,调到家乡里布小学当校长,而里布小学不仅基础条件差,学生也不足200人。

王汝申一家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仅仅是瑞金全社会重视教育的缩影。瑞金九堡镇密溪村是个远近有名的“教师村”,目前全村3100多人,共培养出762位中小学教师,平均每户人家出1位;瑞金市黄柏乡瑞兰村是省级贫困村,村民普遍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孩子读书是最大的事。”恢复高考以来,该村共出了38名研究生,其中有16位博士,当地称瑞兰村为“博士村”……

近年来,瑞金市委、市政府拓宽教育发展思路,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广纳贤才,提升教学质量。省重点中学瑞金一中面向全省公开招聘校级领导和学科带头人,目前该校的校级领导有三分之二是从外地所招聘来的人才,学科带头人中有一半为“外来”者。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瑞金将改善校舍作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件实事”教育列为第一件,并以抓好落实得到人大代表们的最高满意度……

政府的高度重视、老红军的大力支持,年轻一代的无私奉献,促进了瑞金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如今,瑞金在校中小学生达10.4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6.77%,其教学质量在赣州市对所辖各县(市)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中,每年均排在了赣州市所辖18个县(市、区)的前5位。江西省重点中学瑞金第一中学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名,其教学质量连年排在全省重点中学的前列。教育事业的兴旺提升了瑞金市民素质,瑞金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天的瑞金,不仅是赣南东部和赣闽交界6县(市)的经济中心,而且其人才、教育、科技竞争力在周边实力最强,成了这一地区的文化教育卫生中心,每年周边地区有近千名学生到瑞金就学。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瑞金市中小学生来到旧址群内担当义务“小导游”。图为“小导游”扮演“十送红军”场景。通讯员刘春春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