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六盘山下教育新篇

2006-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宁夏固原地区,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毛泽东在六盘山上曾写下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抒发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那里又是回族聚居的地区、全国最贫困的地方,在那里办教育更是有许许多多难以想像的困难。今天,当地各级党委、政府靠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
,办出了令人民满意的教育。

70年前,红军长征经过固原时,那里几乎是个文盲的世界,有文化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1949年,全地区只有4所初中,初中在校生只有382人。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的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2001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3年,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2006年,提前一年实现“普九”目标。

彭堡中学一位老师在班里搞过一次调查:“爷爷上过初中的,举手!”举手的仅2人;“父亲上过初中的,举手!”举手的不足一半。学校老师告诉记者,这个结果基本反映了当地二三十年至五六十年以前的教育状况。

教育经费紧缺,一直是制约固原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家庭经济困难,长期影响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

固原市开城中学校长马德俊在他的办公室告诉记者,创办于1968年的开城中学,常常靠赊欠度日。他本人常常为办学经费发愁。就在两年以前,学校还在各方面精打细算、“节衣缩食”:每个教师每学期只能领到一本稿纸、两瓶墨水(红、蓝各一瓶)、三盒粉笔。为了节省粉笔,许多教师自制一个香烟盒大小的粉笔盒,随身携带,决不留在教室。学生因为贫困而不能正常学习的情况,在当地也相当普遍。郭庙村有个叫马金梅的回族女生,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辍学,直到上初中仍然不断辍学,老师们为动员她重回课堂先后家访十余次。

党和政府关心着固原地区的教育事业,关心着那里的学生。2005年,宁夏有53.7万贫困学生享受“两免一补”。今年,又有4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从今年春季开学起,我国西部省区在全国率先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固原地区成为此项政策受益最大的地区:按照中央的要求,免除两项费用的款项,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在西部省份,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为8:2,中部省份的分担比例为6:4。在宁夏的分担中,自治区财政又承担了分担款项中的“大头”。其中,对固原地区更是特别关照:所需费用全部由自治区拨付。特别让老师们高兴的是,许多原来没有专用办学经费的学校,从此有了公用经费。

这个举措,对固原地区的教育事业来说,无疑是下了一场及时雨。开城中学校长马德俊十分激动地对记者谈了此举的影响:农民普遍得到了实惠、减轻了负担,他们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学杂费发愁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自己这个校长当得比以前轻松了,不用再四处欠债了;虽然仍要提倡节约办学,但不必像原来那样“抠门”了,种种“规定”、“限制”都可以取消了。尤其令他高兴的是,现在,当地老百姓因为衷心感谢政府而真心爱护学校、支持学校。周边群众自觉自愿地义务为学校拉土垫操场,为学校省去几万元开支。以往个别人进校园小偷小摸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现在,新学期开学,开城中学的老师们再也不用千辛万苦地去家访了,也不用等一周以后才上课了:因为当天学生就都可以来报到,报到的第二天就可以开课,学生的辍学率也降到1%以下。

现在的马德俊还有压力。不过他的压力与从前不同:从前,他的压力来自于办学经费的紧缺;现在,他的压力来自于办学本身:他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辜负了家长们的期望。因此,他现在一门心思抓教学。

近年来,固原地区大力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工程”、“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等改善办学条件的工程,组织优秀青年教师支援民族地区教育,使当地的办学条件迅速改善、办学质量迅速提高,小学基本实现“一无两有六配套”。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7.1%、93.7%、83.6%。学生入学率、巩固率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记者走在固原地区的乡间,惊奇地发现:在许多村庄,最漂亮、最气派的建筑就是学校。

在彭堡中学,记者不仅看到了占地80亩的宽敞校园,还看到了两栋壮观的教学楼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令记者难以置信的是,这所农村学校在30年前还在使用土桌、土台、土凳呢。

如果说固原地区在红军长征以来发生的最大变化,那么,教育的变化可能是最大的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