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八月桂花遍地开

2006-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
“我们学校的孩子,都会唱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站在大别山深处的河南省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八一小学门口,你才会明白校长何宗兵这句话的含义。

紧挨他的学校,建于明代的何家祠堂门楼上,“红二十五军军部”几个红色笔迹大字,至今清晰可见,而“何家冲八一小学”的牌子,是江泽民同志亲手书写的。

由此前行不足五公里,铁铺乡中心小学院内,一座崭新的三层教学楼内,有着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梯形桌椅依次排开。据介绍,这座安排在长征纪念日10月13日揭牌的教学楼,是济南军区某部队援建的,该部队一位副军长的父亲,当年作为红二十五军的战士,由此地出发开始了长征。

离开铁铺乡,来到罗山县城,占地540多亩的罗山高中更让你眼界大开,数十幢教学大楼坐落在绿草地上,塑胶跑道大操场,设施齐全的学生宿舍,校长如数家珍:建校以来,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1000余人,高考成绩连续7年全市第一。

战争年代拥军,和平时期助教,如今,教育是老区罗山人的骄傲。

罗山县的决策者们重视教育。罗山县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农业大县。但是,县委、县政府克服重重困难,为教育发展一直高擎一盏绿灯。一位县领导告诉我们:罗山县坚持财政主渠道,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努力做到在财政宽裕时,优先增加教育投入;一在财政紧张时,首先保证教育投入;在财政预算压缩时,仍不减少教育投入。在教育主管部门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应证了罗山县投入教育的决心:2002年至2004年,县财政收入分别为6334万元、6854万元、7101万元,对教育的投入分别是7690元、8660万元、9590万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21.4%、126.3%、135.1%。

罗山的教师爱教育。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的铁铺乡九里村小学,一位叫李邦太的教师把三十五年的大好年华献给了山村教育,他连续十年教过四个年级在一个班上学的复式班,连续18年在一个只有两位教师的村小学任教,校长、班主任、教师、炊事员一肩挑,恶劣天气还要把学生一一送回家,至今,他还在一个村教学点任教。而罗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强师工程”也闻名全省。罗山县始终把教师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多种途径实施教师培训。他们采取四个途径:一是“名师工程”培训。全县先后推荐了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共计800多人次,目前已有500多人次参加了相关培训。二是学历培训。近两年,该县有600多人取得了新的本、专科学历证书,有1500名中小学教师正在参加电大、自考、函授本、专科学习。三是教师继续教育或网络远程培训。该县第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于2005年进行完毕,今年又注册参加远程教育的教师达200人,有586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新一轮岗位集中培训。四是新课程培训。罗山县从2002年就开展了新课程培训,先后有6000多人次参加了通识型培训,有380多人参加了培训者培训,有10000多人(次)接受了新课标教材培训。此外,罗山县还通过开展校本教研、举办名师论坛、组织校外实践等形式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目前罗山县小学、初中专任课教师学历合格率都有新的提高,分别达到100%、95%,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分别为36.5%和33.2%。

罗山的教育得益于大胆创新。2002年以来,连续进行了三项大的改革,一是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以县为主”,解决了困扰教育的种种难题,增强了教育竞争能力;二是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了教师队伍,强化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三是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三大改革激活了罗山教育一潭春水,使罗山教育春色满园。以前因为管理体制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工资严重拖欠,学校危房无力维修,教学条件非常简陋,教师队伍不稳定。“以县为主”以后,这种情况得到根本改变。全县一次性撤销了19个乡镇教管站,建立了18个中心校。强力推行“一统三保”把教育经费管理权上收到县。教师工资上收到县按时足额发放,保障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的必要投入。同时全面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把教育人事管理权上收到县。政府倾心尽力投入教育,职能部门分工协作,乡镇承担应有职责,全县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合力。罗山县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的。2002年一次性清退了计划外民办教师933人,清理了在编不在岗人员548人,分流了222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彻底解决了民办教师问题,使“民办教师”在罗山县至此成为历史。2004年以“聘任优秀的,保住称职的,善待离岗的,激活平庸的,辞退不称职的”为总目标,按照“引、定、聘、分”的工作思路,顺利实施了校长聘任制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改革,分流富余人员271人。这一改革端掉了“铁饭碗”。2006年,全面推行教师实名制编制管理,按照“科学设编,缺编进人,超编调人,按编定人”的原则,将省定的69l0个教师编制,全部以县编委的文件落实到每所中小学校。这一改革解决了“占编不在岗”问题。

今年8月教育部在黑龙江省召开全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暨研讨会,罗山县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代表和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在此以前,全县每年都有50多项教育工作受到省以上表彰,被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县,尝试教学法全国推广先进县。在红军长征出发的地方,如今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政府投入最大的是教育,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是教师,最受呵护的是学生。罗山的教育事业,一如深秋大别山处处可见的桂树,根深花香,留芳万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