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央新闻单位积极开展“信息扶贫”见成效

2006-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周玮、胡锦武 我有话说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周玮、胡锦武)刊播免费广告、开设公益性栏目、开展送报下乡活动……10多年来,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单位的一系列“信息扶贫”举措取得了积极效果。

虞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工业基础薄弱,人民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1996年起,人民日报开始对虞

城进行对口扶贫,利用人民日报的广告版面开展信息扶贫。

近10年来,人民日报每年为虞城安排200万元左右的扶贫广告,帮助虞城工农业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并集中推介、重点宣传了科迪食品、木兰食品、豫荣食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产品。

多年来,新华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智力扶贫,先后帮助贵州省思南县69所中小学,建成开通了现代远程信息工程。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成为思南县各个乡镇的信息站,学校把从网上下载的农村使用科技信息提供给乡镇农技推广站,由农技推广站筛选后分发给当地农户,推动了农户脱贫致富的进程。

为解决农村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经济日报2006年10月14日起推出了《架信息金桥助农民增收》专栏,及时发布报道农副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可供合作开发的项目信息,为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和资源提高知名度提供了平台,缓解了贫困地区产品进入市场难的问题。

2006年以来,经济日报还分别以半版的篇幅,为河北省赤城县和张北县刊登公益广告26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为加强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信息扶贫中突出发挥覆盖广、影响大的优势。中国之声频率的《中化农业广场》是与中化化肥联合推出的公益性致富栏目,每周播出7次,为全国农民朋友搭建起了一座科学施肥、种田致富的“空中课堂”。近两年来,《中化农业广场》累计播出节目700多期,数亿农民从中受益。

除公益性栏目之外,中国之声还免费制作并播出了大量公益广告。仅2006年以来,就播出公益广告7200多条,约5800分钟,平均每天播出公益广告25条,约20分钟。为保证传播效果,一些公益广告每天播出3次以上,播出时间均安排在重要时段。

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利用一套及新闻频道的新闻、专题等多种报道形式对我国的扶贫政策和事业进行了解读和深入报道。其中,《新闻联播》等新闻栏目及时跟进我国扶贫政策的颁布以及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相继制作、播发了20多条新闻。

此外,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积极做好扶贫工作的宣传和报道工作,在《经济信息联播》栏目等各主要新闻栏目中播出大量相关新闻。今年以来,《经济信息联播》已制作、播出《农业损失近18个亿重庆市紧急出台补助措施》《财政部:新增农业生产资料直补资金125亿元》《农业部提醒农民购买农资“三要三不要”》等10多条新闻。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推出“全国农产品应急销售免费广告”,解决了许多地区农民的“卖难”问题。自2006年1月份以来,已经累计播出69个全国扶贫县的农产品应急销售免费广告和旅游广告,帮助广大农民应急销售农产品73.5亿公斤。

央视国际网站则积极整合发布台内外新闻信息、视频和评论资源,内容涉及国家扶贫政策法规、地方扶贫信息、东西扶贫协作等各个方面。今年4月,网站开设专题“‘共享阳光’――扶贫开发走进湖北图片专题展”,报道地方扶贫工作进展,充分做到宣传及时、宣传到位。截至10月16日,网站共发布有关扶贫工作的相关新闻189条、视频145条。

从1994年11月至今,农民日报始终坚持把“文化扶贫、送报下乡”作为传媒扶贫工程来抓,送报数量逐年增加,受到了农民欢迎。

陕西省府谷县清水乡古疙瘩村农民陈憨维给农民日报写信说:“在收到赠送的2003年《农民日报》后,村支书把报纸贴在村委会阅报栏上,每天还把报纸上的内容通过大喇叭广播,让全村人都受益。”

河北省肃宁县河北乡希望小学校长孙文忠说,收到赠送的《农民日报》后,学校专门开了一个阅览室,为农民提供阅读场所,通过看报了解到致富经验、科学种田的方法后,尝试养殖和在温室大棚里种蔬菜的农民多起来了,很多农民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