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办有个性的教育

2006-10-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柳袁照 我有话说

名园、名人、名校,这是苏州十中的特点。99年前,王谢长达在家乡的小巷里,创办了苏州历史上第一所民办学校振华女中,它就是苏州十中的前身。校园设在清朝织造署所在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织造署西侧建行宫,即今天的校园西花园,作为皇帝“南巡驻跸之所”。振华女校创办后,蔡元培、于右任、胡适、竺可桢

、贝时璋等众多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有关教育的题词与踪迹。古老而灵动的校园里,有清朝著名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重修苏州织造署记》、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撰文的《伟绩碑》、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篆石的《引申级石刻引申级训》等,它们和那些在风雨中伫立了百年的古老建筑,都是物化了的校园文化。

1936年11月14日,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在振华女校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演讲:我希望七十年以后,振华女学已是规模大为扩充,创办人服务的精神已充满全国,在座的同学,也已是近九十之年,到那时,再来此地庆祝母校百年上寿。光阴荏苒,学校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振华留给我们的“至宝”是什么?是虽显斑驳却依旧雄伟高敞的织造署门楼,是有过康熙、乾隆六次驻跸之荣耀,并给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以灵感的西花园,还是汲取天地之灵气,浸润吴地千年文明“妍巧甲于江南”的瑞云峰?百年老校的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提醒着我们,要尊重历史,善待传统,并在新时期弘扬传统的精华,为今世所用。

从百年老校看城市的文化品位,看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苏州十中是一个独特的窗口。加拿大安大略省总理访问十中,品位了校园的文化后由衷感叹,他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许多学校,像这样美丽的古典校园还从未见过,从苏州十中他看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美好形象。苏州十中校园的文化意义与精神意义,产生了超越时空与国界的深刻影响。十中瑞云楼大厅有三块砖刻,用古朴的篆书,分别写着“名园办名校,名校育名人,名人办名校,名校彰名园”,“质朴大气,书卷气、书院气、书生气”,“以人为本,多元化、本土化、精品化”。三块砖刻是十中教育精神的写照,也是先辈早已书写,我们正在续写的三篇大文章。

瑞云峰,这一太湖奇石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6年)起自太湖,它涡洞相套,剔透玲珑,被称为灵石。千年来几度沉入太湖,失而复得。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从东园(今苏州留园)移至乾隆行宫(今学校西花园)。如今,瑞云峰已经升华为一种“质朴大气”的教育精神,凝结为“真水无香”的教育风格。我们反对教育的绝对功利主义,崇尚教育的真善美,要求老师、学生为人要质朴大气,为学要质朴大气,反璞归真,学做真人。书院气、书卷气、书生气是十中校园风格的直接体现,如今我们建成了以校友费孝通名字命名的“孝通图书馆”,它是一座亭台楼阁样的书院式建筑。

“以人为本”,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与宗旨。对十中来说,一切要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衡量我们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尺。我们要求,教育要主动融入到国际的潮流,要培养学生具备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的素养和能力。为此,我们在校园安装了英国式电话亭,它在这里成为一种元素,一种象征,一种标志,时刻提醒师生在坚持本土化办学之路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教育的精品化是十中最主要的特征,我们要求教师力争把每一堂课上成“精品课”。教师要从审美的角度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领悟真谛。

几年前,十中与八中合并,旨在以一所百年老校提升一所办学时间短、相对薄弱的学校。我们通过校园文化的辐射、整合与带动,以名校友命名校舍、花园与广场,集古今名家碑帖,以营造南校区精美而充满意境的文化教育氛围。如今,合并后的南校区教学质量直线提升。由此可见,文化是教育的内在精神核力,挖掘文化内涵并应用于教学,完全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我校的人文精神与传统,已经渗透在校园的每一处。我们确立了“质量蕴藏于德育之中”的观念,它既是教育本身的要求,又是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十中探索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力求形成学校鲜明的德育特色。

文化浸润。十中“质朴大气”的校园文化精神体现在校园的方方面面,建筑、道路、庭院、假山、池沼都是生动的德育教材,校史室拓展到整个校园,校园环境文化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最佳切入点。如西花园东南的“泽慧楼”与“璀廊”,是以校友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与“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领袖陆璀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璀廊”从织造府大门蜿蜒经过一片翠竹林,至多祉轩(清代织造署遗迹)、王鏊厅(学术报告厅)、泽慧楼,如同穿梭在学校的百年历史之中。廊内还镶嵌着众多著名校友的石碑,借助我们编写的《校园碑文选读》等一套系列校本教材,学生徜徉其间既能感受到苏州古典园林之美,又能深刻体会学校历史文化的凝重。

情感体验。纳凉聊天的亭子、漂亮的青花桌椅、古色古香的长廊等,十中为学生创设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场所。浓郁的人文关怀,柔性化的管理措施,在校园内处处体现。在十中,领导、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上课时是老师,严肃而认真;下课时是朋友,无话不谈,亲切而自然。我们将进行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教育,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教育,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教育,以“热爱生命,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教育。

走过百年,苏州十中呈现出了鲜明的教育个性,在“培养国家栋梁人才,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今后,十中要继续保持本土的、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特点,避免在统一标准、统一模式下变成“标准化”学校,让“古典校园与现代教育完美结合”的办学信念成为学校发展的巨大引擎。 (作者系苏州市第十中学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