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标准”需要与时俱进

2006-10-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方家平 我有话说
针对我国标准老化的问题,国家标准委近日表示争取用3年时间解决我国标准老化的问题,争取到201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标准委瞄准标准老化问题,可以说是找准了中国标准的软肋,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实施技术标准
化战略,而且有利于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

得标准者得市场。对于企业而言,标准意味着利益。在商界流行着这样的说法“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可见标准的力量所在。对于国家而言,标准是实力的标志。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享誉世界,但“中国标准”却鲜有人知,原因就在于中国标准的缺失与滞后。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演进,必须对标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双重审视。

中国标准的缺失之痛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与企业层面的高度重视,在自主创新的旗帜下,一股研制标准、制订标准的热潮正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追求标准数量之时,标准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标准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新标准的研制速度慢和标准老化两个方面。两者相比较而言,各行各业对于新标准的研制更加重视,而对标准老化问题的重视程度略显不够,因此,此次国家标准委制订解决标准老化问题的具体目标,无疑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标准导向、完善现有标准体系。

标准规范市场、标准创造市场,但市场反过来推动标准制订与更新。标准作为对某类产品或行业的衡量尺度和基准而存在,稳定性是其基本特点,但随着市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环境的变化,标准不能一成不变,而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然而,我国的一些标准老化问题非常突出。我国现有的2.1万个国家标准平均标龄为10.2年,最长的有20―30年了,而国际标准的平均标龄只有3.5年,而且目前有9500个老龄国家标准不能用了,需要全面修订。比如蒸馏酒国家标准是1981年制订的,已经使用了25年,实施后一直未变更,其中很多标准已严重滞后。

驻足不前的标准,既违背了标准制订的初衷,又扼杀了标准实施的效力,同时也给企业发展设置了阻碍。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遭遇过国外技术壁垒,每年由此造成的出口直接和潜在经济损失约500亿美元。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标准过于老化,无法与国际新标准接轨。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由于中国洗衣机噪音标准的老化,与国际同类标准差距较大,导致中国市场近20%洗衣机被迫退市。

标准老化问题与标准缺失问题一样,带给我们的是挥之不去的痛。我们期待尽快产生更多的中国标准,更期待更多的与时代同步的新标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