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武根虎与张思德的故事

2006-10-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徐奋贤 张彦臣 本报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一段尘封的历史,在他的记忆中埋藏了60多年,直到今天,老人才敞开了心扉。

当年,在延安,他同张思德一起烧炭,在张思德英勇牺牲时,是他用手一点一点将张思德从塌方的砖块和炭灰堆中扒出来的……

就是93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武根虎。

1913年,武根虎出生在山西灵石县杏疙瘩村的一个任姓贫寒农家。因为家里太穷,父母把他过继给舅舅,从此,他跟了舅舅的姓。

1936年2月下旬,23岁的武根虎和晋西北的一大批贫苦农民,含着喜悦的泪水,热烈欢迎红军,并在村里参加了红军。

1944年夏天,毛泽东的勤务兵、原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班长张思德到延安北部安塞县石峡峪村烧炭,不幸牺牲。毛泽东含泪写下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追悼会会标,并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从此,张思德的精神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并非世人皆知。

武根虎就是张思德生前的亲密战友和牺牲时的见证人。

几十年来,老人对这段历史守口如瓶,从没有因为自己跟张思德共过事而向组织要求过什么,直到最近,他才讲出了和张思德曾相处一年多,在一起烧炭的故事。

1944年初,武根虎被调到陕北的大山里烧木炭,一起烧炭的还有张思德和姓金的大个子,到底叫金什么,老人回忆时记得不是很清楚,说大家都管他叫老金。他们每天要上山把青冈树砍成一截一截的,再劈成五十厘米长的木条,背回来烧。一窑青冈木烧成成品大概需要七八天,一窑炭要烧青冈木一两千斤。武根虎烧炭的窑有两眼,每眼窑大概有一米六高,面积为三十多平方米。

张思德是四川人,个子比较小,黑黑的,爱吃辣椒。他自己做了一个专门装辣椒的桦树皮包。这个桦树皮包大概有10厘米宽,扁的。武根虎现在还常唱张思德和金大个子爱唱的一首歌:“一把扇子溜啊溜啊,二把扇子……三把扇子……”

“张思德是个好人。他经常给我们做草鞋,我们都非常喜欢他。他爬过雪山,也走过草地。”武根虎说。

“张思德出事那一天,是1944年9月5日。这天中午,我们三个人烧好一窑炭后,张思德说要去修理一下有些破旧变形的炭窑。修理时,支撑炭窑的墙突然‘轰’的一声垮了下来,张思德就被埋在了下面。我和金大个子在旁边,一下子懵了,一边不停地哭喊,一边用手一点一点地刨呀扒呀……用了好半天,才把他挖出来。

“先看见他的腿,我们用劲把他拽出来,这时他已经没有呼吸了!当时,已经围满了老百姓,大家用草把张思德血肉模糊的遗体固定好,然后用架子把他抬走了。说真的,当时我和老金都吓傻了。”

武根虎喃喃地说:“那么好的活生生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我们天天在一块吃饭,一块睡觉,有困难一块克服。没鞋穿,他给我们打草鞋;感冒了,他给我们熬生姜水;想吃辣子,他给我炒辣子吃,给我熬稀饭,给我盖房子,他用茅草盖的房子还不漏水……

“召开张思德的追悼会时,因为当时窑里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我和老金都没参加。失去了一个好战友,我们两人在窑里哭了好几天。”说着说着,老人的眼睛就湿润了。

未能参加张思德的追悼会是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

张思德牺牲以后,武根虎和老金继续烧窑。没过多久,上级就安排他们回部队了。

(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