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风景这边独好

2006-10-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文毅 马和 廖新华 我有话说

襄樊,鄂西北重镇,诸葛亮隐居饱学、隆中策对、笑谈三分天下的地方。如今,空中鸟瞰襄樊,你会发现一处亮丽的风景,那就是坐落在襄樊市区以北30公里的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

“过紧日子”与科学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初,官兵们对襄樊分院当时的环境编了顺口溜:“远

看像村庄,近看是营房,仔细一瞧是几栋茅草房”。进入80年代以后,军委要求部队过紧日子,之后10多年间,除正常教学办公经费外,上级没给学校额外的投资。校党委“一班人”认为,军队着眼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过紧日子是大势所定。但过紧日子不是无所作为,不求发展。要着眼长远,做好规划,谋求更好地发展。于是,他们缜密制订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系列规划。

在抓教学质量上,这所学校首先提高教员素质。他们立足自我培养,以老带新,引领教员快速“上路”。1988年,总后机关领导到校考察后这样评价:“没想到你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教研室建设和教员教学的水平这么高!”1994年起,总后入伍大学生军政训练放在这所学校,一批教员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全军获奖。

在抓好教学的同时,学校党委一班人把确保教学生活的正常供电和用水、搞好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拴心留人的一项人文工程来抓。他们从10多个省市引进90多种花草和树木,自己繁育,实现自产自给;植树60多种、90000多棵,绿化面积占营区总面积的75%,占可绿地面积的85%,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目标。此外,他们在校园周边种植了成片的桃园、柿园、葡萄园,夏秋时节,果压枝头,飘香滴翠。

襄樊分院还借鉴军内外院校经验,创造性营造校园政治文化环境。他们竖起警示、励志标牌和风景石,建起名人、名言碑和文化长廊,开发美化东湖、西湖和东园林、西园林四个景区。如今,襄樊分院已建成生态型、园林式、环保类的校园,连年被驻地省市评为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前来视察的总部首长一致称赞。

两幅油画与一双耐克鞋

在襄樊分院校史馆陈列室里,有两幅油画引人注目。1976年,两名绘画水平在全军颇有名气的学员,受学校委托,精心创作了两幅油画。一幅是毛主席在农讲所,一幅是南泥湾大生产。这两幅画再现了我党我军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学习劳动的风采,成为一代代分院官兵的精神寄托和效法楷模。后来,这两位作者成为国内知名画家,他们的画也身价倍增。前些年,一些老板要出高价购买这两幅油画。到底卖与不卖?襄樊分院领导在全校征求意见,结果绝大多数师生员工反对出售。分院领导认为:“这两幅画是分院人的精神财富,再高的价格也不卖。”每年新生入学,战士入伍,干部调入,这两幅画成为分院进行艰苦奋斗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坚持与时俱进地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襄樊分院的一大特点。建校36年来,分院党委身体力行,不断创新艰苦奋斗教育内容,效果很好。去年底,分院管理系10队学员小李收到家里寄来的一双耐克运动鞋。小李家在长沙,父母下岗,弟妹在读书,喜欢运动的他看着别的同学有名牌运动服装,好生羡慕,便写信向父母要,父母只好借钱满足儿子的心愿。这件事让管理系张政委知道了,他在全系开展知荣明耻的讨论,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襄樊分院及时推广了他们的做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在襄樊分院深入人心。

“丐帮主”与“红管家”

襄樊分院历代领导都把严于律己、勤俭兴院当作座右铭。亲朋好友来看望了,他们都带到自己家里吃饭,不占公家便宜;带部属出差在外,他们都严格按标准食宿,不揩公家油水。前任院长带两人到北京办公事,为了省钱,三人睡了两个铺,跟他出差的干部戏称他为“丐帮主”;现任院长带人到陕西出差,嫌宾馆住宿贵,便找到一家招待所,花八十元住了一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全院官兵称院党委“一班人”为“红管家”。

襄樊分院党委“一班人”还从制度上、机制上铸牢防腐拒变防线。党委纪委制订下发《廉洁自律艰苦朴素十不准》,在财务管理上制订一整套严格的管理规定,在基建项目实行“阳光工程”。他们还在全院官兵中开展节约“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一两煤”的“四个一”活动,使学员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生活上艰苦、学习上刻苦,精神上不怕苦,襄樊分院每年毕业的2000多名学员,都100%服从分配、100%积极要求到边防等艰苦地区建功立业。据反映,襄樊分院毕业的学员思想好、业务精,被所在部队誉为“基层红管家”。他们在分院养成的艰苦奋斗作风,成为全军各部队的共同精神财富。襄樊分院被中宣部、总政治部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