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新农村建设打造十万生力军

2006-11-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世英 我有话说
黑龙江省绥化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总结培育农村“五户”(政策宣传中心户、思想工作中心户、小康建设中心户、文体活动中心户、创建活动中心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农民中选择有特长、有文化、有思想、有威望的能人,广泛开展新农村中心户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目前绥化市新农村中
心户已发展到10万户。

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大力推进新农村中心户创建工程

近年来,农村各项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乡村两级组织的职能定位和管理能力面临新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和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农村工作的有效管理和调控;农村基层干部组织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开展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力不从心。绥化市委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落实,一批农户成为率先致富的“领头羊”,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在农民中有影响的中心户。这些中心户有致富本领或文化特长,有较高威信,在广大农户中自觉发挥着宣传党的政策、活跃文化生活、带领群众致富、倡导文明新风等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之后,绥化市委对农村开展的“五户”建设内容进行了调整,将“五户”称为“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并按照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对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内容、任务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把农村中心户确定为小康建设、政策宣传、思想工作、创建活动、文体活动等五种类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把广大农民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要求和愿望统一其中。

坚持“三个条件”、发挥“两个作用”,保障新农村中心户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绥化市委在开展新农村中心户建设中,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政绩工程,坚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确定选户标准和开展工作的原则。一是按照“三个条件”、发挥“两个作用”的标准选定新农村建设中心户。“三个条件”即群众公认的有能力、有人气、有实力的农户;“两个作用”即对周围农民具有“示范引带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绥化市委在确定新农村中心户时坚持标准,不盲目追求数量,“三个条件”与“两个作用”兼备的才能被确认为中心户。

二是确定职责和任务。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和全市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绥化市进一步明确了各类中心户的职责任务:政策宣传中心户的主要职责是讲解政策,释疑解惑;思想工作中心户的主要职责是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理顺情绪,凝聚人心;文体活动中心户的主要职责是文明娱乐,强健体魄;创建活动中心户的主要职责是争星共建,淳化民风;小康建设中心户的主要职责是交流信息,传授技能,帮扶引带,共同致富。

三是坚持规范化建设。对各类中心户登记造册,建立了全市中心户信息中心,对中心户进行动态管理,对积极性不高、示范带动作用不好的中心户予以调整,保证中心户作用的发挥。四是加强培训,提高中心户能力水平。为此,绥化市委编发了《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工作手册》,市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对县、乡、村工作骨干逐层进行了培训。

五是搞好扶持服务。绥化市对农村中心户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在选拔干部、评模选优、项目扶持等方面向中心户倾斜。2003年以来,绥化市累计向中心户捐赠物品价值达50多万元。今年又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文化支农助农行动、绿化美化乡村行动、村屯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全市1万户新农村中心户进行扶持。

精心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新农村中心户的引带示范作用

绥化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把新农村中心户建设成为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的支撑点、拓展农村文化阵地的延伸点、服务农民教育农民致富农民的落脚点,引导中心户围绕小康建设、政策宣传、思想工作、创建活动、文体活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坚持示范引带,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心户中有一大批是发家致富的能人,他们有致富技能和门路,许多中心户无偿为农户送技术、送服务,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几年来,通过中心户累计推广新技术50多项、新品种100多个,发展各类合作组织1800多个,带动帮扶近10万贫困户脱贫。

二是坚持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许多农村中心户积极主动配合村级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支持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仅北林区中心户带头参与和支持的“一事一议”等事项就有2156次。

三是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充分发挥那些有文化、懂政策的中心户的作用,他们用各种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群众解开思想疙瘩,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倡导新风尚,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中心户中有一批“十星”文明户,他们不仅在新农村建设中带头,而且带头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带领农户绿化美化环境,说服和引导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反对迷信和赌博活动,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树立团结互助、勤劳节俭、尊老爱幼的新风气。

五是健康娱乐、愉悦身心,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心户带头组建农民乐队、小剧社、农家图书室、农友球队等组织近3000个,开展演出、竞赛活动近20万次,改变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断档断层的局面,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形成抓新农村中心户工作的长效机制

绥化市委不仅把新农村中心户建设当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把它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坚持党政齐抓、系统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和推进机制。市、县、乡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新农村中心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整合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力量,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表彰奖励制度,为全面开展新农村中心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是强化指导。几年来,市委相继召开了中心户建设工作会议、中心户建设座谈会、中心户建设北林区现场推进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中心户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几年来,绥化市委对中心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及时解决一些乡村出现的应付抓、被动抓、简单凑数、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绥化市委还重点在市、县、乡各级干部中推行领导干部包保联系制度、情况反馈制度、工作调研指导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形成中心户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另外,绥化市委在中心户中开展“标准建户、素质强户、活动立户”的竞赛活动,大力推广中心户建设中出现的一批典型。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有效解决中心户建设中出现的设施不完善、场地不健全等问题,绥化市建立和完善了市县联动投入、城乡共建帮扶投入、激励中心户自己投入等多元投入机制,改善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仅北林区就投入资金80多万元,完善村级活动室87个、家庭庭院阵地1017个,建设小型活动广场320个,为中心户开展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