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谐文化谱就绿城新曲

2006-11-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昆 文艺橙 本报通讯员 李静 我有话说
金秋时节,绿城南宁迎来“三会一节”(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外嘉宾在这里共品经贸、文化交流盛宴,也赞叹着绿城之美。

绿城之美,美在开放,美在和谐。

让人与环境更和谐

外地人初

到南宁,常常惊叹于她的“绿”,赞赏她是一座充满现代韵味的生态绿城。的确,“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示范奖”、“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十佳城市”等殊荣先后“花落”这里。

上个世纪70年代,南宁市把芒果、木菠萝等果树种上街道,曾经引起轰动。上世纪90年代,南宁提出创建“中国绿城”的目标。到2005年,南宁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分别达到39.91%、33%、39.8%和8.01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园林格局。

到过南宁的人都能看到,道路上,高大的大王椰与低矮的灌木相搭配,方便车辆行驶和行人行走;广场上,草皮种得很厚,游人可以尽情嬉戏游玩……每一个细微的地方,都体现着“绿化与功能相协调”的理念。南宁的“绿”不仅仅是单纯的栽花种草的绿,更是一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可持续发展的广义的“绿”。

创建“中国绿城”,南宁追求的是“和谐”;打造“绿城文化”,南宁人亲近的是具体生动的和谐文化。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看来,用和谐文化来建设的“绿城”,不仅是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更是人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和谐,其目标是改善人居环境,维护人的健康生活,其结果是城市升值,市民受益。

如此以来,和谐文化中的人本理念,渗透到了南宁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座正在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而奋斗的城市,这些年来,南宁城市建设大大提速,拆迁力度前所未有。但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建设重在以人为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市民生活质量,绝不制造拆迁之痛!尽管拆迁力度大,但是被强制拆迁和上访的案件却很少,更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拆迁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绝大部分拆迁户积极配合,有的还主动提前搬迁。

在城建过程中,政府没有局限于做“门面”工作,而是把触角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注重选择道路交通、住房建设、防灾治污等与市民工作生活最为密切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重点建设,解决人们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

“和谐社会时,百姓大于天!尊重生命,社会稳定,人民幸福,这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从政府角度讲,和谐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市长林国强在谈到和谐话题时,这样表述自己的看法。

让开放的城市形态与文化品位更和谐

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以及广西立足于面向东盟的外向型经济战略,使南宁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敏锐的国际眼光。连续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联合国人居署2005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等大型国际会展、会议的成功举办,使南宁的对外开放水平大踏步提升。

开放的南宁正在大踏步“走出去”,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南疆文化也在积极“走出去”。

日前,在“世界音乐之乡”奥地利萨尔斯堡中心广场,由中央电视台、奥地利国家电视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联合主办的《大地飞歌・音乐家舞台――中奥萨尔斯堡之夜》文艺晚会盛大开演,耳熟能详的《茉莉花》、清丽婉转的《美丽神奇的地方》、原汁原味的《天琴》弹唱……受到极大震撼的观众全部起立鼓掌。

一个城市好比一个人,精神是其灵魂。正是在一次次的盛会中,南宁用开放的文化塑造起城市的灵魂,提高了城市的品味。

七年前掀开红盖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如今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让南宁这个“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绽放出夺目光芒,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年轻、开放、进步及生机勃勃;也因为民歌,世界发现了一个开放的南宁。跨地域、跨民族的文化交流不仅提高了壮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凸现了南宁的文化底蕴,也使得文化产业被带动起来。

就如何构建开放南宁,塑造城市灵魂,发展时代的民族的开放的城市文化,南宁市委书记马飚在刚刚举行的南宁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是如此阐释的:发展具有时代气息和生活品味的城市文化。在打响“绿城”品牌的同时,深化“绿城”建设,挖掘体现“绿城”特点的生态文化,使南宁“绿得壮观、绿得精致、绿得深远、绿得新奇”,绿出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

致力于实现开放的城市形态与文化内涵的和谐,南宁今年实施了“开放创新年”,开展了“全民开放创新大讨论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开放创新,正为南宁全民的思想意识和全民的行动实践。

人际和谐的故事在演绎

家住南宁市菠萝岭社区东三街的梁阿婆,由于膝下没有儿女,邻居买菜时都会顺路给她带一把青菜,家里缺什么大伙也尽可能帮忙接济,热情的林先生还给她做了一把拐杖……

惟妙惟肖的小品、气势恢宏的军乐合奏、动感十足的交谊舞,这并不是专业表演队的表演,而是南宁市永新区精彩纷呈的社区文化节中的一幕。如今,这样的“社区邻里文化节”已经遍布南宁各个社区,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科普活动,居民相互交换社区印制的“邻里卡”,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的新内涵,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爱心超市”通过集纳社会富余生活物资,扶助困难家庭。社区内的低保户、贫困家庭、残疾人及其子女,尤其是社区内进城务工青年、外出务工青年等群体,在办理申领手续后,每人每年可从“爱心超市”领取划价总值500元的物品。如今,在南宁市,这样的“爱心超市”已发展到213家,受益群众接近2万人次。小小的善举让人们明白了:爱心同样也可以构建和谐。

社区就是社会的缩影,一个个温馨舒适的社区折射出南宁人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热情大方的优秀品质,体现着和谐文化的最高境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市内绿地不同程度在萎蔫、枯黄,广西文建经贸有限公司的员工送来80公斤保水剂,这些抗旱保水的“金子”,可作用到近两万平方米的植物;

清扫保洁队队长苏士莲坚持把负责路段的垃圾清扫完毕,再一车一车拉走,等忙完工作,却错过了南宁市兴宁区专门为环卫工人举行的表彰大会。

……

一个个演绎着城市和谐的故事,每天都在悄然发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