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规范招投标如何标本兼治

2006-1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招投标制度引入我国已经26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专业从事招投标代理的机构有5000多家,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招标采购的专职人员近百万人。据典型调查,2001年到2005年,招标额年均增长幅度40%,通过招投标节约的工程建设投资一般在10%-15%,有的地方和行业的平均节资率达20%左右。招投标效益显著提高,招标项目和招标数额大幅
增加,节资率逐年提高。

但是,招投标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国家发改委常务副主任陈德铭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招标投标高层论坛上指出,在招投标活动中,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虚假招标、串通投标、以他人名义投标及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等问题仍较严重;招标代理机构违规操作、无序竞争和垄断市场情形还屡禁不止;评标专家不能客观公正履行职责的现象近年来越显突出;招标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极少数人沦丧道德和诚信。此外,招投标行政监管中缺位、越位和错位的情况,还不同情况的存在。招投标领域的商业贿赂和腐败行为也时有发生。

陈德铭说,创造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市场环境,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将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完善法规政策,抓紧制定《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统一各地方和部门的招投标相关规则。发布实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规范施工招标文件,保证招标文件编制质量,研究制定电子招投标办法,推行网上招投标,提高招标效率,降低招标成本。

二是加强评标管理,国家发改委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组建跨行业、跨部门、综合性的国家评标专家库,统一评标专家管理制度和惩戒办法,为专家独立、公正、科学地评标创造基本条件。为解决近年来日益凸显的评标专家不能客观公正履行职责的问题,即将建立的国家评标专家库将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公共资源,按照共享资源、共同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组建,不隶属任何部门,由各部门推荐、抽取专家并实施监督。

陈德铭表示,要将政府投资项目作为招投标行政监督的重点,强化对招投标全过程的监督执法,改变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的倾向。要关口前移,严格核准招标事项;主动稽查,找准发生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的关键环节;协调纠纷,做好举报投诉的调查处理机制。

三是建立信用机制。按照统一规则、分步实施的思路,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研究制定统一的招投标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失信企业“一处受罚,处处受制”,有效改变监管力量不足、违法成本过低的状况。先行探索建立招标代理机构信用评价办法,各部门根据统一平台和指标,对企业在本行业的表现进行评分评级并予以公布。

陈德铭还透露,为提高招投标从业人员素质,有关部门正研究拟定招投标从业人员知识和能力标准。争取在2007年完成有关管理办法的发布和考试大纲编制等准备工作,200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待条件成熟时,将其纳入职业准入制度,实行职业资格注册认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