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桑西移”要效益不要声势

2006-1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十方 我有话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种桑养蚕出现了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土地资源减少等因素,东部地区的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51%下降到2005年的41%。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商务部决定从2006年起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东桑西移”工程是我国茧丝绸行业有

史以来国家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目的是在“十一五”期间,在中西部地区建设200个技术先进、市场服务网络体系健全的万亩桑蚕基地,发展50个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大规模初级茧丝绸加工龙头企业,全国扶持30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集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培育2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营销网络的丝绸知名品牌。目前,商务部已经正式确定了覆盖中西部15个省(区、市)50个县的蚕桑基地建设项目,“东桑西移”工程已由启动转为“实战”阶段。到2010年,“东桑西移”工程可使我国茧产量达到87万吨,占世界总量的75%左右。

作为一项直接惠农的政策,“东桑西移”工程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商务部关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通知》下发后,除少数不具备蚕桑生产条件的省(区、市)外,中西部有15个省(区、市)上报了2006年度“东桑西移”工程项目。以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为主体的龙头企业,也积极踊跃参加“东桑西移”工程活动。今年5月,商务部在云南保山召开“东桑西移工程东中西部蚕桑基地建设洽谈会”,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187个相关政府部门和120家龙头企业的近400名代表出席,比原计划多出3倍。在项目申报中,商务部虽然要求控制上报数量,但仍有100多家企业上报了材料,充分表明企业对“东桑西移”工程的响应。

许多地区把“东桑西移”工程的意义概括为:“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产业得发展、政府得人心、生态得保护。”但是,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黄海最近指出,要确保“东桑西移”工程顺利实施,必须高度重视实效。

专家指出,讲实效就必须高度强调精品名品意识,通过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培育出一批优质蚕种品牌、优质原料茧品牌和优质丝绸品牌。创立蚕种品牌,要强调统一质量,规范市场无序竞争。创立茧丝品牌,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生产,为后续生产加工环节创造基础条件。创立制成品品牌,要认真研究并尽力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紧跟并逐步争取实现引领市场消费潮流。巩固提高“品牌万里行”活动成果,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质量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

专家建议,要形成真正的品牌,必须建立产业链的经营理念。茧丝绸业产业链长,各环节紧密相扣,内在产品质量紧密相关,前道直接影响后道发展。国务院在机构改革中保留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就是出自这样的考虑。整个行业都要树立产业链的观念。

也有专家提出,“东桑西移”是茧丝绸产业结构梯度变化的客观体现,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各地要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状况,因地制宜,合理引导,科学推进。要运用市场的办法,调动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性,形成自愿、互动的机制。决不能搞行政命令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声势。特别是绝对不能做出违背农民意愿,使农民利益受损的事。要把实施“东桑西移”与农业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总体战略相结合,坚持不与良田争地。特别是列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的6个粮食主产省,要防止侵占粮田发展蚕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