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实践 扬长避短

2006-11-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文婷 我有话说

2006年6月,江苏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陈群教授主持的“苯酚烷基化清洁催化技术及工业应用”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该校毕业的校友中,有1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多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7月,江苏工业学院在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大会上,被评为“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别人拿炮,我拿枪”

“我们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别人拿炮,我拿枪。”陈群教授这样描述江苏工业学院的专业特色。江苏工业学院因我国石化行业的兴起而设立,曾经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目前,该校拥有化学工艺、材料学、化学过程机械、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化学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在办学过程中,该校不断开拓创新,突出自身的优势,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勇往直前。“在我们化学工程系,所有的专业都是围绕化学这条主线向外拓展、延伸的。”陈教授说。据他介绍,他们化工系的制药工程专业,虽然在药剂的研发、药理的研究方面比不上国内一些拥有高精尖医药化学人才的高校,但是他们致力在这些高校忽略的领域进行探索,如药剂的合成原料、后期的加工处理等。在研发过程中,他们还会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如何规模化扩展等一系列问题。

“现在很多科研成果都是‘酸果子’”学工教务处王车礼处长告诉记者,“因为这些成果无法被运用到实际工程中。”为了让自己的果实更“甜”,江苏工业学院坚持以工程应用为基础,研发实用性更强的技术成果。2003年以来,该校科技成果转化在江苏省百所高校中排名前列。

用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

江苏工业学院专门设立了学生创新基金,积极建设创新实验室,较早开设了《创造学》等课程,并通过科技作品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电子创意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实验室,让我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更加实用。”机械系的吴同学第一次参加了学校的创新活动,受益匪浅。该校机械系在原来单个学生分别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创新实验室的条件,组织学生以跨专业、跨年级的团队形式进行机械综合制作和弱电(控制)综合制作,让学生在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中培养、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2006年第一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该校学生设计制作的“多功能折叠省力运输车”和“新一代环保痰盂的开发设计”都获得了三等奖。这样的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地方企业的关注,常州健本医疗公司在了解了上述情况后,主动与该校联系,无偿提供部分研究器材供学生体验研发,并与机械工程系成立了技术合作研发基地。

该校更是利用自身较强的科研能力积极地推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000年石油化工类专业率先推行导师制,让部分品学兼优,实践能力较强的本科学生在毕业环节之前就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机械系学生张新芬参与了王树立教授“油品储运综合实验平台”的设计研制工作,因她选定了一种性能最可靠、成本较低的方案,其毕业设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一等奖。

地方经济靠人才

“我们以服务地方经济来发展壮大学校。”教务学工处王处长说,“我校大批毕业生已是用人单位的技术中坚和管理骨干。”

如今已成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的戴厚良,就是江苏工业学院1983级毕业生。在扬子石化,该校先后有近600名毕业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有30多人成为中高级管理人员,3人成为公司领导。而中石化集团南京设计院的7位院级领导中有4位毕业于该校。

对于企业而言,没有强大的科研机构,这是它的弱项,对于高校来说,无法规模化生产是弱项,但两者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样就是强强联合。江苏工业学院所在的常州地区,其化工和塑料加工企业的数量、规模,就是随着该校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迅速扩充,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在常州市数千家化工企业和塑料加工企业中,许多企业都由江苏工业学院的毕业生担任技术和管理骨干。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