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责任•使命•追求

2006-11-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罗旭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1月8日电(记者罗旭)“心系国家安危,敢闯别人不敢、不愿、不想去的地方,是一个忠于职责的军事记者的本分,也总会给他带来收获。”解放军报记者范炬炜平实但诚恳的语言,引来了数百名同行热烈而真挚的掌声。

这是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七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现场的一幕。台上台下

的新闻工作者们,一起思考、深化着对“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认识。

今天是全国记者不休假的工作节日,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和长江韬奋奖的获得者齐聚北京,接受党和人民的嘉奖。

就在数月前,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七届长江韬奋奖先后揭晓,270件新闻作品获奖,20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喜获殊荣。《走近孟二冬教授》、《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历史性的握手》……一件件优秀作品,记录着时代的心跳与脉搏;《新华时评》、《人民论坛》、《神州夜航》……一个个优秀栏目,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五洲四海;赵德润、江作苏、王喜民……一个个优秀记者,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骄傲和榜样。

欢快的乐曲声中,54位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胸戴红花,走上主席台。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只要有新闻,恨不得拔腿就走奔赴现场,无论那里是城市是山村,无论前面是火海是汪洋,艰难困苦,生死一线,都不在话下。

“有什么样的新闻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新闻业绩,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效果。”中国记协主席、新华社社长田聪明在致辞时指出,“我们要进一步健全评奖工作平台,引导和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多出精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多出人才,不断涌现让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我明白了‘记者’二字的真正含义。”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山东电视台编导范维坚说,“那是一种责任,一种神圣的使命。”正是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和同事在2005年深入报道了一位乡村退休教师对鲁南地区5000多位惨遭日军杀害的群众的调查,这份5000多人名录的披露,成为对抗战胜利60周年的最好纪念。

作为70万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些获奖者通过辛勤工作和出色表现,再一次表明了新闻工作者不变的追求――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